假设要建造礼拜堂,已经有了设计图,购进了材料,接着就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将房子建造起来,如此才能完成礼拜堂。照样,神也是这样建造祂的教会。神从永远就预定,并由神的儿子死在十字架上而买来的那些人,必须由圣灵在历史中,来召集他们成为基督徒教会。 圣灵赐给选民重生的恩典,集合选民成立教会。他们若按本性来说,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但神的灵叫他们活过来(弗二1),由于神圣灵工作的结果,他们才相信主耶稣。有些选民在婴儿时期就死亡。所有蒙拣选的人,在他们离开今世之前,一定得蒙重生,而且在他们重生的那一刹那,他们就有了得救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基督身体的肢体。若问选民在什么年龄才能重生,那就要看圣灵的意思了,可是一旦他们重生了,他们就会清楚地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也就是说,圣灵的恩惠早晚要帮助他们成为基督教会的肢体。 在今日教会中有一盛行的观念,全人类,包括未重生之人,都能靠着自己意志的决定来接受基督为救主,并且加入教会;换句话说,神将人得救的事完全交给了人,而且重生并非是事先不可缺少的条件,也不是神所成就的,反而是人信心的结果。这成为教会中非常流行的观念,也是今日基要派最严重的错误,把人立为自己的救赎主,这对倚靠恩典得救的圣经真理,形成一种严重的侵犯。圣经清楚教导说,若不是父神吸引人,就没有一个人来信基督(约六44);在信成为人的行动之前,这个信乃是神的恩赐(腓一29);“……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圣经清楚教导说,神把祂的选民召集成为教会,这乃是圣灵藉着彼得的讲道,在五旬节的时候,吸引、召集了三千人成为主的教会,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徒二47),这也是主所作的。 召集神的选民成为教会,这是神的爱荣耀的彰显。假如神要靠所拣选成立教会的那人,自己来决定是否要得救,就一定没有一个人会得救;假如在拣选他们,又用神儿子基督的血将他们买赎回来之后,还要凭着他们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是否接受这成果,那么所有的人都将灭亡。神对人的爱是何等的浩大,以致祂要拯救他们到底。祂不但在创立世界以先拣选他们,又用祂儿子的血买赎他们,又藉着圣灵在他们里面的工作来拣选他们,来买赎他们,使这一切成为有效。圣灵使他们出死入生,并把得救的信心赐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基督的肢体,从始至终;他们的得救乃是出于神主权的恩惠与无限的慈爱。教会是那些蒙神所爱的人所组成的,而这些人也因为神先爱了他们,而愿意去爱、去服事这位三一神。 (选自《基督荣耀的身体》,P217-219,赵中辉译,改革宗出版社。) Read More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28-30 我们的救主说:“这是第一要紧的诫命。”这是“第一”诫命——最古老,因为它甚至比成文的十诫还要早。在神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之前,这条律例就是祂的诫命之一,且天上地下都必须遵守它。在人没有被造之先,这是约束众天使的。神没有必要对天使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种事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祂无疑对他们说过:“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当头一个加百列在神的命令之下从自然的虚无中诞生时,这一诫命就约束他了。 就其古老程度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它约束伊甸园中的亚当。甚至在他妻子夏娃被造之前,神就定立了这一诫命。在有必要设立其他任一诫命之前,这一诫命已经刻在了他的心版上——“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 它不仅是最古老的“第一诫命”,就其尊贵而言,它也是最紧要的。这条诫命关系到全能的神,所以必须领先于其他任何诫命。其他诫命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事,但这一诫命关系到人与造他的主。其他诫命属于礼仪类,违背时,对违背的人可能会招致轻微的后果。但违背这条诫命的人是惹神发怒,会立刻导致祂的忿怒临到罪人头上。偷盗的人犯了大罪,因为他也违背了这条诫命。但如果我们有可能把这两样罪行分开,假定有人在违背另一条诫命时没有违背这一条诫命,那么我们必须把违背这一条诫命的罪过列在首位。这是诫命之王。这是律法之冠。它必须优先于后来神赐予人的一切王命。 再者,就其公义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律法说:“当爱你的邻舍。”(太5:43)即使人们看不到其中的公义,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求他们爱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但在这条诫命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当爱你的神,这一诫命在临到我们时具有如此多的神圣权柄,既符合自然法则的要求,也得到了我们良心的认可,所以这条诫命因着其公义的要求,必须居首位。它是诫命之“首”。 无论你违背了哪一条诫命,都要小心遵守这一条。如果你违背了礼仪律,如果你违背了教会的礼仪——你的罪过也许可以通过祭司挽回;但如果你违背了这条诫命,谁能逃脱呢?这条命令坚定不移。你若违背了人的律法,还可以忍受刑罚。但如果你违背了这一条,那对于你的灵魂而言,你受到的刑罚就过于沉重而无法忍受了。它会使你下沉,人啊,它好像一块磨石,会使你下沉到地狱的最底层。要格外注意这一诫命,超过其他任何诫命,要在它面前感到战兢,要顺服它,因为它是“第一诫命”。 但救主说它是“要紧的诫命”,所以它是要紧的。它是“要紧的”,因为其核心涵盖了其他所有诫命。当神说“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祂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当祂说“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时,祂只是在例举这一总体诫命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这是律法的总结和实质。实际上第二条诫命也包含在第一条诫命中。其实“你要爱主你的神”这一诫命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当爱你的邻舍”。因为对神的爱必会生发出对我们邻舍的爱。 就其全面性而言,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对我们的要求极高,它要求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当人类没有能力摆脱其统治时,谁能遵守它呢?对于违背这一律法的人来说,因着其定罪的大能,它必会证明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好像一把双刃剑,神用它杀戮违背这诫命的人。它好像来自神的大霹雳,所到之处必彻底摧毁那自行其事、故意违背它的人。 噢,外邦人和以色列家啊,今天当听从这第一紧要的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28-30 我们的救主说:“这是第一要紧的诫命。”这是“第一”诫命——最古老,因为它甚至比成文的十诫还要早。在神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之前,这条律例就是祂的诫命之一,且天上地下都必须遵守它。在人没有被造之先,这是约束众天使的。神没有必要对天使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种事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祂无疑对他们说过:“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当头一个加百列在神的命令之下从自然的虚无中诞生时,这一诫命就约束他了。 就其古老程度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它约束伊甸园中的亚当。甚至在他妻子夏娃被造之前,神就定立了这一诫命。在有必要设立其他任一诫命之前,这一诫命已经刻在了他的心版上——“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 它不仅是最古老的“第一诫命”,就其尊贵而言,它也是最紧要的。这条诫命关系到全能的神,所以必须领先于其他任何诫命。其他诫命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事,但这一诫命关系到人与造他的主。其他诫命属于礼仪类,违背时,对违背的人可能会招致轻微的后果。但违背这条诫命的人是惹神发怒,会立刻导致祂的忿怒临到罪人头上。偷盗的人犯了大罪,因为他也违背了这条诫命。但如果我们有可能把这两样罪行分开,假定有人在违背另一条诫命时没有违背这一条诫命,那么我们必须把违背这一条诫命的罪过列在首位。这是诫命之王。这是律法之冠。它必须优先于后来神赐予人的一切王命。 再者,就其公义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律法说:“当爱你的邻舍。”(太5:43)即使人们看不到其中的公义,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求他们爱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但在这条诫命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当爱你的神,这一诫命在临到我们时具有如此多的神圣权柄,既符合自然法则的要求,也得到了我们良心的认可,所以这条诫命因着其公义的要求,必须居首位。它是诫命之“首”。 无论你违背了哪一条诫命,都要小心遵守这一条。如果你违背了礼仪律,如果你违背了教会的礼仪——你的罪过也许可以通过祭司挽回;但如果你违背了这条诫命,谁能逃脱呢?这条命令坚定不移。你若违背了人的律法,还可以忍受刑罚。但如果你违背了这一条,那对于你的灵魂而言,你受到的刑罚就过于沉重而无法忍受了。它会使你下沉,人啊,它好像一块磨石,会使你下沉到地狱的最底层。要格外注意这一诫命,超过其他任何诫命,要在它面前感到战兢,要顺服它,因为它是“第一诫命”。 但救主说它是“要紧的诫命”,所以它是要紧的。它是“要紧的”,因为其核心涵盖了其他所有诫命。当神说“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祂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当祂说“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时,祂只是在例举这一总体诫命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这是律法的总结和实质。实际上第二条诫命也包含在第一条诫命中。其实“你要爱主你的神”这一诫命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当爱你的邻舍”。因为对神的爱必会生发出对我们邻舍的爱。 就其全面性而言,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对我们的要求极高,它要求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当人类没有能力摆脱其统治时,谁能遵守它呢?对于违背这一律法的人来说,因着其定罪的大能,它必会证明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好像一把双刃剑,神用它杀戮违背这诫命的人。它好像来自神的大霹雳,所到之处必彻底摧毁那自行其事、故意违背它的人。 噢,外邦人和以色列家啊,今天当听从这第一紧要的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可一35 主耶稣私下祷告习惯的一个例子。 我们看到,“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我们会在福音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记载。当祂受洗的时候,我们看到祂在“祷告”(路三21)。当祂登山变像的时候,我们看到,“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路九29)。在祂拣选十二使徒之前,祂“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路六12)。当所有的人都称赞祂,想要拥祂做王的时候,“散了众人以后,祂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太十四23)。当祂在客西马尼园被试探的时候,祂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可十四32)。简而言之,我们的主常常祷告,并不灰心。祂虽是无罪的,却给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榜样,祂与父的沟通是何等的殷勤。祂的神性并没有阻止祂以人的身份来使用各种媒介。祂的完美是借着祷告的操练而保持的。我们应该从中看到委身于私下祷告的重要性。如果像祂这样一个圣洁、无瑕、无罪的人都这样持续地祷告,那么我们应该祷告多少呢?如果祂都觉得需要强烈的哭求、呼求神来帮助祂,那么我们岂不是更需要向神祷告吗? 对于那些从来不祷告的人,我们应该说什么呢?有非常多受洗的人,他们早晨起来的时候不祷告,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祷告,有些人甚至从来都没有向神祷告过。他们是基督徒吗?我们无法说是。像主耶稣一样的祷告专家不会有一个从来不祷告的仆人。神的灵总是使人来呼求神。不祷告就不是基督徒,就不是敬虔的人,就走在通往灭亡的道路上。 (选自《每日默想福音书》,王刚磊译,美国麦种传道会 Read More
和睦是保罗精心挑选的词汇,帮助我们了解本体论的教会。他以耶稣是“我们的和睦”(弗二14)为始,接着描述耶稣“成就了和睦”(15节)并“传和平的福音”(17节)。保罗透过耶稣成就和睦的五项作为,详细阐述和睦的三重呼唤:我们藉着耶稣“已经得亲近了”(13节);耶稣“将两下(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合而为一”(14节);耶稣“推倒那使他们互相敌对、使他们分裂的墙”(14节,现中修订本);耶稣已经“废除了律法……使两者在祂里面成为一个新人”(15节,新译本);好让耶稣“藉这十字架使双方与神和好,归为一体”(16节,新译本)。耶稣的每一项作为,都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睦,了解和睦带来更丰富的实质内涵与详细内容:耶稣使我们亲近神、让我们合一、消除彼此的敌对、让我们成为新造合一的人、与神和好。和睦的内涵错综复杂、环环相扣。成就和睦需要许多行动,而耶稣正是那个行动。 到此为止,一切的论述都让人赞叹;接着难题来了:如果保罗是对的——如果我不相信的话,就不会写这本书了——为什么以基督为首的教会,却不是世上最和睦、最和平的地方呢? 有三个原因,造成了耶稣“我们的和睦”和教会总是看起来像战场这样的矛盾,而且都与“耶稣是我们和睦”的方式有关。 第一,耶稣是人。也就是说和睦是带有人性的,否则一切毫无意义,亦无其他方式可以成就。和睦无法藉着与人无关的方式达成,它不是策略、不是计划、不是政治上的行动、也不是教育的过程。耶稣永远与人有关系,从来不是空洞的想法,亦非官僚式的作风。和睦从来就不是靠着命令布达可成,需要以和平的方式参与,有分于耶稣的生命,因为祂是我们的和睦。 第二,耶稣尊重我们人的身分。祂从不强迫我们接受祂,不强加和睦,也不威胁逼迫,反而以尊重对待每个人。祂的和睦不是下令人人和睦相处,不得彼此伤害、杀戮、仇视。和睦不是外在的,不是没有战争、饥荒或焦虑,就可以生活在和睦当中;也不是靠驱赶蚊子、除掉青少年的叛逆与赶走好争吵的邻舍,或是把异教徒挂在木头上烧死,就可以达成和睦的。 所有的人皆是和睦的参与者。耶稣在我们生命中动工,带领我们的全人,包括我们永生的灵魂,进入一个彼此连结、有亲密关系、有爱的生命里;过程牵涉既广且深,而且不论甘心与否,我们都参与其间。虽然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但耶稣从不催促我们,要我们打起精神振作起来;也从不叫我们闭嘴,以免破坏了和睦与宁静。和睦总是一直在制造的过程之中,从来不是最终的结果。 第三,耶稣为我们成就和睦的方式,是藉着献祭的行为,从字义来说便是十字架。献祭让耶稣成为耶稣,如此的行为让和睦成为和睦,教会成为教会。保罗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描述耶稣成就的方式:“靠着基督的血”(弗二13)以及“藉这十字架”(弗二16)。 教会这个地方是世上惟一持守着所有三个和睦元素,并拒绝剔除任一要素或是予以简化的地方。教会也是惟一不容把神去人格化,成为想法或权势的场所。“道成肉身”的耶稣即是最佳明证。 教会也是惟一拒绝把世上男男女女去人格化,仅仅成为抽象概念的群体,例如:圈内人和圈外人、自己人和局外人、朋友和敌人。证据在哪里?在于我们的敬拜:在洗礼中,牧师呼叫我们个人的名字,并奉三一真神之名,为我们施洗;在圣餐中,和睦与献祭更是密不可分,耶稣的身体为我们擘开,血为我们而流,让人可以专注、清楚明白耶稣的生命、受死与复活,如何成为我们的和睦,并带领我们参与其间。…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1) “我要……聚集他们;因我已经救赎他们……他们……且得归回”(亚10:8-9)。什么时候会有这事呢?这已经发生在耶稣基督身上了,因为祂一死,就“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11:52),并且在末期的日子,上帝的使者要将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31),使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然而在这事之前,上帝的子民是分散的,他们惟独在耶稣基督里才能连结在一起;他们之所以合而为一,乃在于他们虽然播散在不信者当中,却在远方记念祂。 所以,在基督之死和末日这段期间,信徒得以一起生活在有形的团契中,乃只是出于恩典,预先尝到末后之事罢了。教会在这个世界上得以有形有体地分享上帝的道和圣礼,正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其实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能尝到这份福气。比方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孤独者、在外邦人当中传佳美信息的人,都得独自生活。他们知道,有形的团契乃是恩典。所以他们像诗人一样,“怀念往日的时光……跟群众同往上帝的殿宇,带领着欢乐的朝圣者,一路欢呼颂赞上帝”(诗42:4,新译)。然而他们现在却是孑然一身,按照上帝的旨意,在远方成为播散的种子。他们既然尝不到这种有形的福气,便在信仰中更加渴望追求。因此,主的门徒,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当他在拔摩岛上过着放逐的孤寂生活时,便在“灵里的主日”(启l:10,原意)和他的教会共守天上的礼拜。他看见七个灯台,那便是祂的教会;七星,那便是教会的使者;在灯台中间,是人子耶稣基督,充满着复活主的荣耀。祂用话语坚固他、安慰他。这便是属天的团契,是被放逐者在主复活的日子得以分享的。 信徒能够得到另外一位信徒的亲身同在,是种好得无比的喜乐和力量。正如被囚的使徒保罗在他极度想念中,“那因信……作……真儿子”的提摩太,在他生命结束前到狱中来,因为他想见他,希望他在身边。保罗没有忘记提摩太在上次分手时所流的眼泪(提后1:4)。此外,当保罗想起帖撒罗尼迦的教会时,他便“昼夜切切的祈求,要见你们的面”(帖前3:10);其实老约翰知道,除非他到信徒那里,与他们当面谈论,而不只是靠笔墨传达,不然他们的喜乐是无法满足的(约贰1:12)。 信徒渴望彼此相见,并不是羞耻的事,这也不表示过分看重肉体的需要。因为上帝造人,既是属灵又是有肉体的,而上帝的儿子也因为我们的缘故,在世上以肉身出现;祂肉身复活,也叫信祂的人,在圣餐中领受主基督的身体;将来死人复活,肯定要使上帝的造物,在灵性和肉体两方面都得享完全的团契。 信徒因此为弟兄肉身的临在而赞美他们的创造主,复活和救赎的主,父、子和圣灵。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信徒都认识到,假若能有一个信徒弟兄在附近,那便是三一上帝肉身临在的一个恩典记号。访问者和被访者在孤寂中彼此看到基督的肉身临在;他们存着敬畏、谦卑和喜乐的心,彼此相见,彼此接待,就像遇到主一样。他们彼此领受祝福,就像领受主耶稣基督的赐福一样。如果弟兄间一次的接触,已有这么的大有福气,那么,按照上帝的旨意,每天得以和其他信徒过团契生活的人,其所得到的丰满和富足,又怎能数算得尽呢! 当然,孤寂者认为是述说不尽的恩典,对每日都可以得到的人来说,却不觉得是那么宝贵,容易轻视它,甚至践踏它。人们容易忘记,与信徒弟兄过团契的生活,是上帝的恩赐,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失去的恩典,以致孤寂的时刻,转瞬即将降临。因此,凡到今天仍然得以和其他信徒过团契生活的人,就该从心灵的深处赞美上帝的恩典,愿他跪下来感谢上帝说:我们今天仍然得以活在信徒弟兄的团契中,实在是恩典,纯然的恩典。 上帝如何恩赐有形的团契生活,情况各有不同。对一个分散在外的信徒来说,弟兄的简短探问、一起祷告或弟兄间的祝福,便是莫大的安慰;是的,就是一位弟兄的一封信也会增强他的力量。保罗在书信中,亲手写下的问安,显然是这类团契的标志。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所享有的是主日崇拜的团契。还有一些人是在家庭里过信徒的团契生活。从前,青年神学者在接受圣职之前,会同其他弟兄共同生活一段日子。今天,教会某些诚恳的信徒愈来愈感觉到,在他们工作之余,需要和其他信徒在上帝的话语引导下过团契的生活。今天的基督徒的确已经再次认识到团契生活是恩典,即基督徒生活中那分外的福气,是“玫瑰和百合花”。 (选自《团契生活》,邓肇明译,略作修改,宗教文化出版社。)…
心系天国可使你的恩典保持旺盛,为你的侍奉注入生命。属天的基督徒是饶有生气的基督徒。是我们对天国的冷漠使得我们了无生气。即使想到靠不住且可朽坏的财宝,士兵也愿出生入死,水手也会不畏风浪,没有任何艰险能阻拦他们!基督徒若能时常想到自己永恒的财宝,其努力会是怎样充满活力啊!我们奔跑的脚步拖沓,我们的努力懒懒洋洋,只因我们不看重未来的奖赏。你只消仔细观察心思常在天国的人,就会发现他与其他基督徒不同;他在天上看见的,会在他所有的侍奉和待人接物中体现出来。他若是讲道,他讲的道会充满了天国的气息!他若是一般的基督徒,其言谈、祷告和举止必带着属天的馨香!让你的心常以天国为念吧,人们就会发现你的行事为人有如脸上发光,并会说:“他一定是在山上与上帝在一起了。”反之,你若躺在那里抱怨自己死气沉沉,麻木不仁;抱怨自己无法爱基督,无法在他的爱里欢喜快乐,抱怨自己在祷告或其他侍奉中没有活力,却忽略了思念天国这带给你活力的事;那么,该抱怨的就是你自己。你的生命岂不是“与基督一起藏在上帝里面”的吗?除基督之外,你还能到哪里寻找活力?基督不在天上又会在哪里?“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你既想享受光和热,何不站在阳光之下?没有这对天国的依赖,你的灵魂就如没有点燃的灯,你的侍奉则有如不烧火的献祭。每日从这坛上取一块炭,看你的供物会不会焚烧。用这火点燃你的灯,然后每日给它添油,看它会不会明光照耀。时时靠近这复兴之火,看你的爱心会不会火热。既知道自己缺少对上帝的爱,你就要以信心仰望天国,瞩目其瑰丽,默想其荣美,看上帝的慈爱、他全然的美善能否让你的心着迷。正如操练身体可增进你的食欲,增强你体魄的强度与活力一样,属天的操练同样会迅速使人恩典倍增,属灵生命成长。 而且,你为你的祭物从天上取的火并非假火或异乡之火,相反,你默想天国而点燃的热心最可能是属天的热心。有些人的热心只是来自书本,有些人的热心是源自深重的苦难,有些人的热心得自于传道人打动人心之口,还有些人的热心是为引人注意;可是,凡了解这通天之道的人,天天从真正的火源汲取热情,日日因那生命之水灵里得力,并享受圣徒特有的复兴。凭着这信,你能献上亚伯的祭,比常人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证明这礼物是出自真诚的。在别人像巴力的祭司那样因自己的祭物不焚烧而“自割、自刺”时,你却被感动以利亚的灵所感动,驾驭着默想的战车飞上高天,以至你的心、你的祭物都燃起熊熊烈焰,哪怕肉体和世人在其上泼满敌意之水。莫要说,必死之人如何能上到天上?信心是有翅膀的,默想就是那战车。信心对你的祭物来说有如点火镜,而默想则使它对准了太阳;只是不要太快将你的点火镜移开,要让它在焦点上停留一段时间,你的心就必感受到那有福的效果。读者啊,每当你看到生气勃勃的基督徒,听到他热切的祷告和造就人的讲论时,难道不会想:“这是多么蒙福的人啊!但愿我的灵也能处于这蒙福的光景之中!”在此我要奉上帝之命劝告你的,正是让你的灵认真开始做这属天默想的功课,常在约旦河中洁净自己,使你患了大麻风、了无生气的灵魂复兴。这样,你才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只要你不是有意忽视上帝对你的怜悯,就必能活出饶有活力、充满喜乐的生命。 (选自《圣徒永恒的安息》,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ad More
圣餐是开放给所有信徒的,但并非所有信徒都能充分领受或有规律地领受。有一些因素阻碍信徒领受这圣礼所带来的所有恩惠。 第一个阻碍是魔鬼。杜利特尔说道,魔鬼“会在你领餐时跟着你,试图夺去你所受的安慰,阻止你被喜乐充满”。华森写道:“如同扫罗阻止人们吃到蜂蜜(撒上14:26),撒但也会阻止你领受圣餐。”但是,人若认真领受圣餐,就能抵挡撒但的工作。欧文说道:“我们记念耶稣的受死时,就是在向撒但宣告,他的权势已经被打破,他已经被征服,被绑在耶稣战车的车轮上,耶稣已经解除了撒但的武装。”马太·亨利更进一步指出:“基督已经把撒但踩在脚下。祂呼召我们,就像约书亚呼召以色列的首领说:‘来,把你们的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 第二个阻碍是健忘。上帝的子民在圣餐上要与属灵的健忘争战(诗103:2;106:12-13)。埃德蒙·卡拉米写道:“每个人都要知道,我们的心很容易像诡诈的船头,把我们带偏,对那些本该持续影响和引导我们的事务失去判断。”杜利特尔说道:“让我们称奇的是,我们是多么容易忘记我们的救主。忘记祂为了我们而把自己变成咒诅,好让我们不受律法的咒诅;忘记祂承受了上帝的怒气,使我们免受上帝的愤怒;忘记祂为我们受死,让我们从死亡的毒钩中解脱出来。”马太·亨利也有类似的观点:“记住祂!忘记祂会有什么危险呢?如果我们不是可悲地被这个世界以及肉体的私欲占据,如果我们不是对自己的灵魂漠不关心,我们就不会忘记祂。但是,鉴于我们的记忆并不可靠,圣餐就来使我们想起基督。”圣餐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防止信徒忘记,因为它经常要求我们来“记念我”。 第三个阻碍是忽略。清教徒认为,人忽略圣餐的原因包括自感不配及自傲等。清教徒警告说,不管哪个原因,忽略圣餐就等于是假冒为善。杜利特尔提到忽略圣餐的危险,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他说:“你抱怨自己的心硬,但又不借着圣餐来软化自己的心,这就是假冒为善。你抱怨自己身上有罪的权势,但又不借着圣餐来使撒但的权势减弱,这也是假冒为善。”威利森写道,“难道最佳的帮助不是频繁地借助基督命定的圣餐吗?它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悔改得以更新,信心得以增强,爱心得以点燃,让我们更加心怀感恩,激起与罪对抗的决心,鼓励我们履行圣洁的责任。我们怎么可以心甘情愿地忽略它呢?”针对那些反复无视圣餐的人,马太·亨利警告说:“你们不渴望上帝慈爱的杯,却选择寻求感官快乐的泥潭之水;那么你们就要‘喝上帝愤怒的杯’,这杯里的愤怒会在羔羊面前,毫无掺杂地倾倒在你们身上。” (选自《清教徒神学》,P822-823,陈知纲、李愚译,经典传承出版社。) Read More
在圣徒这一方,他们心甘乐意地同意接受、拥抱、顺服主耶稣,让他作他们的丈夫、他们的主和救主——与他同住,让他们的心归向他,永远接受他的统治。 在人心中,这可以是最初进入联合时的庄严承诺,也可以是在联合以后我们一生中更新的承诺。我特别指的是后者,这是交通所应当有的;而不是前者,前者主要是联合所应当有的。 有两件事,让人发自内心,把自己完全交托给基督: (一)喜爱基督,喜爱他的卓越、恩典和资格,远超喜爱其他所有可爱的,按照判断和思想喜爱他,胜过喜爱其他所有的。在上文提到过的地方(歌5:9),大量一般的认信之人追问佳偶,要她表明:与其他可爱的相比,她对良人卓越之处的想法。佳偶明明白白地回答说,他“超乎万人之上”。是的,他“全然可爱”(16节),远超人所能想得到的,最好的受造之物;它们好处和可爱之处根本无法与他相比。“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这些世上的事都是虚空,“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约壹2:16-17)。这些可爱之事绝对无法与他相比。他在律法上也是义的,在人面前无可指摘,行事正直,坚守本分,正如保罗的结论:“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3:8)。教会也是如此(何14:3),拒绝一切似乎能带来帮助的事——亚述看起来是好的,偶像似乎让人有指望——而要单单选择神。就基督个人性的恩典而言,人心就是这样进入与耶稣基督婚姻的交通——不断地选择耶稣,而不是那些假装能使你在情感上得满足的东西,与他相比,把万事都看成有损的,是粪土。所爱的平安,所爱的血肉关系,所爱的智慧和学问,所爱的义,所爱的各样本分,与基督相比都是有损的。 (二)用意志接受基督作自己唯一的丈夫、主和救主。这称作“接待”基督(约1:12);不但指我们庄重行事,开始进入与他的亲密关系,也指人常住在他里面,坚定地承认他是唯一的丈夫、主和救主。当人同意按基督自己的条件接待他,用他的方法拯救自己,说:“主,我本来要按我的方法接待你,接受你的拯救,让这些成为我自己的努力,仿佛倚靠守律法的行为;但我现在甘愿遵照你的方法接待你,按你的方法得救,仅靠恩典。虽然我原本想按我自己的想法行事为人,但现在我把自己全然献上,接受你圣灵的管理,因为在你里面我才有义和力量,在你里面我才得到称义和荣耀。”然后人继续在基督个人性的恩典中与他交通。这就是按基督的美好和卓越接待他。 愿信徒在这件事上多多地操练内心,这是与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美好的交通。他把自己赐给我们,让我们领受他一切的美好,常常凭信心思想,把他与其他一切所爱的、罪、世界、律法的义相比较,看重他,而不是这一切,把这一切与他相比,看作有损的,是粪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深信,他在各样身份当中,作为我们的中保,真诚而甘心地把自己交给我们,让自己属我们。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献上归给他,让我们对他说,我们要归给他,而不是归给其他人;让他从我们口中得知这一点,他喜悦听我们这样说,是的,他说“我们的声音柔和,我们的面貌秀美”;如此,我们就必不会在甜蜜地与他交通、重新得力方面不结果子了。 (选自《与三一神交通》,梁曙东译,经典传承出版社 Read More
先知哈巴谷的祷告,调用流离歌。耶和华啊,我听见祢的名声就惧怕。耶和华啊,求祢在这些年间复兴祢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哈三1-2) 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真实的祷告常包含这三个要素:谦卑、崇拜与恳求。哈巴谷恳求什么?不是拯救和安舒,不是求神免灾,不是求祂兴起战争打击迦勒底人,不是要免去苦难,不是求耶路撒冷不被攻陷、圣殿不被拆毁。没有这类的恳求,因为他看出这些是不可避免的,是应得的报应。他不求神改变计划,他惟一的负担是关心神的动机、神的工作和神在属祂的国度,并在全世界的计划。他只盼望事情都合公义。事实上,他已经到一种地步。能说:“无论我与我的同胞如何受苦,都不要紧,只要祢的工作复兴,保持纯净。”他惟一伟大的呼求,是神在这些年间复兴祂的作为:“耶和华啊,求祢在这些年间复兴祢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 “在这些年间”这句话,是指:“当所预言的可怕之事真临到我们中间时”,或“在祢所预言的灾害苦难的年间,就在那时,耶和华啊,复兴祢的作为。”这是教会今日最适合的祷告。若我们对教会纯洁与否的关心,不能超过对是否会发生另一次大战的关心,便反映出基督教已经严重退后了。身为基督徒,我们最挂心的事是什么?是周围世界的事?或是我们全能神的名与荣耀,祂的教会健全与否,祂对人的目的是否畅通无阻?对哈巴谷而言,只有一件事值得关怀。尽管他知道将要发生的事,他却为神复兴祂对以色列的旨意而祈求。 希伯来文“复兴”,主要意思为“保存”或“使其存活”。哈巴谷最惧怕的是教会被完全消灭,因此他祷告说:“耶和华啊,保存她,使她存活,不要让她负荷过重。”但“复兴”的意义,不仅为保持存活,也为炼净与修正,脱去罪恶。神复兴的时候,总有这些主要现象产生。每一次复兴的历史中,我们都读到神如何洁净罪恶、渣滓,及一切拦阻祂旨意的。 进一步而言,教会得保存、洁净与修正后,就有资格蒙拯救了。先知望着将要来的灾难,说:“耶和华啊,就在我们受惩治的时候,预备我们配得拯救。使祢的子民都配得祢的祝福。”他似乎是说:“记念祢的工作,使它全然成就,使教会完全达到她的功效。”这个祷告,正如但以理的祷告。甚至当他们仍被掳于巴比伦,在迦勒底人手下时,他们的祷告便已逐字得到应允。神藉管教回答求复兴的祷告。甚至在管教之时,复兴便已开始。 哈巴谷最后的祷告,极为感人肺腑。他说:“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马太· 亨利(Matthew Henry)指出,哈巴谷不是到神面前说:“主啊,我真知道管教是必要的,但我提醒祢,我们会尽力为善,而我们的历史中有过更糟的时期。”他不求神记念那些功德,只求祂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发怒”是指神完全的公义和公平。他惟一做的事,是求神记念祂自己的特性,及祂的另一个神圣特性——怜悯。他似乎是说:“请以怜悯缓和怒气。我们无话可说,只求祢按祢自己行事,在发怒时仍怜悯我们。” (选自《再思历史的主:人类困境VS.神的主权》,刘良淑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