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周小安:从大使命看十字架道路

从大使命看十字架道路

■ 周小安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8-20)

“基督是生命,十架是道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家庭教会的座右铭。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海外华人教会的座右铭,成为普世教会的座右铭。这正是耶稣自己的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它也正是耶稣亲自对门徒的呼召:“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

然而,究竟什么是“十字架的道路”呢?国内一些弟兄姐妹说,十字架的道路就是为主受苦的道路。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生活在第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人都知道,“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意味着什么。那时,被判钉十字架的死刑犯通常要背着他的十字架走上刑场。当主要求门徒“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时候,肯定包含了要他们准备受苦的意思。然而,十字架的道路却不仅此而已,否则,对于大多数现代海外的基督徒来说,就不太适合了。

海外的一些基督徒认为,十字架的道路是信徒治死老我、生命更新的道路。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当耶稣呼召门徒“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时候,他也呼召他们“舍己”。“舍己”不只是受苦或殉道的意思,也包含了治死肉体、老我、旧性的意思。然而,十字架的道路也不止于此。

十字架的道路不仅包括了信徒为主牺牲、舍己,而且包括了这样行的目的,就是与耶稣一同承担扩展天国的神圣使命。十字架的道路也就是遵行主的大使命的道路;或者说,遵行主的大使命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下面我们特别根据主的大使命从五个角度来认识十字架的道路。

一、十字架的道路是基督掌权的道路

大使命的第一个分句点出了大使命的根基:“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对我们来说,遵行大使命的动力首先是我们对主的爱和顺服,以及对失丧灵魂的爱和关注。然而,大使命的根基却首先是权柄。当基督吩咐门徒“要往普天下去”时,他是以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已交付给他为根据。所以,大使命的运作虽然是在于去传福音,去带人作门徒,但大使命的目的和焦点却始终是关乎权柄的肯定和宣告。福音真理的目的就在于宣告基督的至高主权。这种权柄不是别的,就是神救赎的权柄。离开了基督从天父所赐的这种救赎的权柄,就根本谈不上基督的大使命。基督的复活肯定他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应在凡事上居首位。这权柄不是因先存的圣子,三一神的第二位的神性而来的权柄,也不是由创造而来的权柄,而是由救赎而来的权柄。这个权柄不是固有的,而是授予的。为了上帝的荣耀,借着上帝所赐的这“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基督才
向他的教会发布了大使命。

关于基督救赎权柄的内容,又可分别为二:一为权柄国的权柄,一为恩典国的权柄(歌罗西书1:18)。前者是统治万物的,后者是完全属灵的。恩典国的权柄是基督对于他的子民和教会的统治,其中包括赦罪和称义的权柄(马太福音9:6;林后5:21),拯救和释放的权柄(来2:14;约8:36),叫人得永生的权柄(约1:12;17:2),分给恩赐的权柄(弗4:11;林前12:4-11)等等。这个属灵的国度建立在信徒的内心和生命之中(路17:20-21)。这个国度的统治,完全不借任何世上的权力和方法,也不见任何世俗的荣耀和威仪;完全是借公义、和平、圣洁、喜乐、恩典、慈爱(罗14:17;林前1:30),是全凭上帝的道和圣灵。这个国度“不属这世界”(约18:36-37),却不是完全无形的。借着教会的召集、统治、保护、扩展和逐渐完善(弗4:11-16),向世人显现,使世人确实看到神的作为,无可推诿否认(约13:34-35;太5:13-16
)。

权柄国是指基督对万物的统治,目的也是为了教会的发展。主耶稣基督,以万有的主宰的地位,统治宇宙万物,指导个人、社会、国家的命运,又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并制服他一切的仇敌。所以,黑暗的权势,虽似猖獗,但不足损毁神的计划,反而可以成就神的旨意。

基于上述基督的至高主权,基督徒的使命就是接受神的呼召,进入任何生活、学术、工作和职业的层面和领域中,包括知识科学、财务经济、法律政治、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社交商企等,这些都是福音使者应进入的领域。在所有这些领域中,我们都肩负重任,要宣告基督为元首的权柄,让世界看到福音真理的光,并归服在父、子、圣灵的名下。

耶稣是通过十字架的道路而获得救赎的权柄,所以十字架的道路就是基督掌权的道路。耶稣所走的这条十字架的道路,在四福音书中有清楚的描述,在腓立比书2:6-11也作了高度的概括。耶稣不仅自己走十字架的道路,也呼召他的门徒跟从他走十字架的道路:“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

二、十字架的道路是行道与舍己的道路

大使命的一个重要分句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今日教会中许多查经班、主日学、主日讲台、圣经学校都注重于圣经知识的传授和教导。我们甚至以为这就是遵行大使命,就是造就门徒。但我们没有注意到,耶稣的吩咐是“都教训他们遵守”,而不是“都教训他们知道”。“知道”主的教训的人称为“听道者”,只有“遵守”主的教训的人才是“行道者”。有人或许会辩驳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不错,“听道”固然重要,但行道更加重要。今日教会所特别注重的是“听道”。然而,只要我们读读圣经,便不难发现,耶稣所特别强调的是“行道”。门徒不只是领受水礼者,也不仅是听道者;基本上说,门徒就是行道者,也就是跟从耶稣走十字架道路的人(路14:27)。

马太福音5-7章所记载的“山上宝训”,耶稣是以建造房屋的比喻来结束他一系列教训的。这一段重要的结束语的重点就是要行道。他首先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耶稣接着又说:“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4-27,参路6:46-49)

据马可福音3:31-34记载,有一次耶稣在一次讲道时,他母亲和弟兄来找他。耶稣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根据路加福音11:27-28记载:“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在约翰福音8:31-32中,“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

雅各书1:22-25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象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这些话值得我们好好思量,因为今日教会中充满着只会听道,却不会行道的人。这样的人不能都进天国,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建立在沙土上,试炼一来,就要跌倒了。这样的人称不上是耶稣的弟兄姐妹,也不是蒙神祝福的人。他们其实算不得耶稣的门徒。雅各说得更严重,他说那些单单听道,却不行道的人是“自己欺哄自己”。殊不知,主看一个人,并不是看他听过多少道,而是看他是否行道,并且行得怎样。大使命的核心不是叫万民作听道者,而是叫万民作遵行真道的门徒,就是跟从耶稣的人。仅仅作个“听道者”绝不是走十字架的道路,惟有遵主而行的人才是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

基督在福音书里曾提到“舍己”,并强调这是作门徒的首要条件(太16:24;可8:34;路9:32)。这是因为,作门徒就是遵主而行,而这就需要舍己。在事奉中,舍己就是首先放下自己的方法;当你所愿望的与主的愿望不合时,你放弃自己的愿望来拣选神所要的。

在客西马尼园里,基督对父神说,“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可14:36)主对每个信徒都有一个旨意,这旨意包括许多事情。若要落实主的旨意,我们就要为着事奉神而献上自己(罗12:1)。此后,主就开始把他的命令天天赐给我们。身为基督的门徒,我们愿意顺服我们的主。我们被圣灵推动,去完成主对我们的旨意。但难处在于,我们还有旧性情,我们的肉体仍然渴望随己意而行,而人的欲望和主的旨意有时会发生冲突(加5:17)。

有时,基督徒发现他在遵主而行时内心感到矛盾,他一边愿意顺服主,另一边则想作相反的事。由于不顺服的一边作怪,他有时甚至在作决定上找借口,以主的旨意为名,行的却是自己的意思。或者,由于在决断上内心意见不一,因此使他对主的旨意感到混乱。一个基督徒要学的顺服的功课每天都是不同的。他的一生包括了一连串的境遇,他就在这些境遇中决定遵主而行或偏行己路。

我们堕落的性情和习惯是随己意而行(弗2:3;西3:7)。这种习惯在我们得救后并没有立刻消失,但得救后却是可以改变的。基督的死废除了使人为奴的罪律(罗6:6-7,17-18),圣灵的内住和能力则使人可以拣选顺服义的律或遵主而行(罗8:3)。所以,信徒如果自觉地把自己献上,并且愿意顺服,遵主而行,他是可以作得到的。

不过,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遵主而行时,也可能不时遭遇失败,因为肉体的倾向是不断维护自己的权利。神借着渐进的方法来重新塑造我们,帮助我们胜过偏行己路的习惯。要养成与神的旨意发生冲突时就舍弃自己主张的新习惯,是需要时间和操练的,而这对于我们现代的基督徒来说,就是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

三、十字架的道路

是为主受苦、牺牲的道路

当耶稣吩咐门徒去结福音的果子时,他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15:16)

紧接着,耶稣就向门徒指出,这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约15:18-20)

早些时候,耶稣还说过:“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16-22)

基督的教会,从开始到如今,每个世代的信徒都要为传扬基督而遭受逼迫。他们为主的名坚定地走十字架的道路,见证如云,可歌可泣。非洲马达加斯岛女王拉拿瓦罗拿,极力迫害教会,焚毁基督教书籍,驱逐外国宣教士出境,搜捕本国信徒,施以酷刑。曾在一次迫害之中,18人被处死刑,117人充当奴仆,64人丧失家财,1643人轻罚开释。

判处死刑者,4人被火焚毙,其中有一孕妇,临刑之前,还生孩子。婴孩也被抛给身在火焰中的母亲。当时木材因雨浸湿,火势不猛,丧命迟慢,痛苦难当。但当火焰齐膝时,四人同声赞美真神。另有14人,被缚于悬崖顶上,先问是否愿意舍弃耶稣,却无一人愿意,结果割断绳索,全部堕落山崖,粉身碎骨。

在这种逼迫下,多人反而蒙恩。其中一位竟是女王的独生儿子黎各多。一天,黎各多看见三男两女从皇家监狱提赴刑场,他们外貌清秀,沿途歌唱,并喊基督。黎各多看看他们,不象犯罪的人,于是进宫问母,欲知究竟。女王踌躇片刻,方才回答:“他们受刑,乃因受了外来教士引诱,离弃本国的神,而去相信事奉基督。”

黎各多对女王说:“可是他们虽被缚赴刑场,还是喜乐歌唱。”女王忍受不住,不许儿子再说。黎各多想要明白底细,于是从事探访。他的从仆米迦经过数周观察,知道王子真诚追求认识基督,就向王子承认自己是个基督徒,并且见证基督,又领王子参加信徒秘密的聚会。就在一个聚会当中,王子受感,跪下祷告,喜泪涌流。

女王发现儿子大有改变,却寻不出原因。终被国务大臣获悉,但因他是女王独生爱子,不敢对他怎样,更是不敢奏告。女王因见逼迫无效,怒命大臣进宫,质问原委。大臣方才战战兢兢说出:“陛下,你的儿子也作了基督徒。”女王起初非常愤怒,后来慢慢沉静下来,徐徐说道:“阁下,让我儿子去作他喜欢的事,即使他要作个基督徒,也随他的意思。”

不久女王病逝,王子黎各多继位,立即公布信仰自由,释放囚禁信徒,更向海外发表文告,召回被逐宣教士,国内信徒人数陡增。这国的基督徒甘愿为主受苦,勇敢地走十字架的道路,为耶稣的名作了美好的见证。

今天,教会除了面对世界的仇恨和逼迫之外,更面对被世界潮流所席卷、被世界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所同化的挑战。然而,无论是世界的仇恨和逼迫,还是世界的诱惑和同化,信徒和教会若要忠于主的大使命,保持不属世界的身份,都需要走十字架的道路。在这里,十字架不仅是信徒为主所受的逼迫和苦难,也是不属世界的惟一标志。

四、十字架的道路是生命倾注的道路

我们要把握大使命的核心,就需要找出它的主句,这就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由此可见,大使命的核心是“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切实实行主的大使命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使命就是差派宣教士,向未得之民传讲耶稣的福音,领人信主。但耶稣所交托我们的大使命还包括了造就门徒。仅仅传讲耶稣的福音不是真正落实大使命,仅仅领人信主也不是真正落实大使命,真正落实大使命还需要切切实实地造就门徒。

今日教会很少造就门徒,结果教会里充满了“婴孩”(来5:12-14)。更糟糕的是,今日教会不将“婴孩”称为婴孩,而将他们称为“信徒”。在今日众多的基督徒心目中,“信徒”是一些不求长进却是“合法”的基督徒。然而,这是一个不幸的误解。在圣经里,“信徒”与“门徒”其实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徒4:32;6:2)。如果我们更清楚“婴孩”的话,便不难发现,今日许多称为“信徒”的人,其实,若改称为“婴孩”,会更适合些。

首先,婴孩总是想要获得而不是给予。就象小孩子,我们经常要求主的帮助。主啊!为我做这,为我做那;给我这个,给我那个;使我健康,使我快乐,给我金钱┅┅我们从不停止要求,却极不愿意给予和奉献。什一奉献都很难达到,更多的奉献就谈不上了。我们乐意受人帮助,却不乐意去帮助人,特别是那些与自己关系不密切的人。然而,成熟的人懂得给予,给予是门徒的标志之一。

象小孩子一样,我们不懂得正确地对待事物的价值。如果你让小孩子作一个选择:一张100元的纸币或一根棒棒糖,每次他准会拿棒棒糖。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的价值观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的价值系统很不成熟。我们甚至企图利用神来获取物质财富。我们是自私的幼童。对于属灵的事物,我们却没有多大的兴趣。许多人连主日上教堂都很勉强。有些人虽然坚持主日上教堂,但也仅止如此,再多一点的要求恐怕就难以遵命了。我们总是将神国的事情,如传福音、门徒培训、祷告与敬拜等放在最边缘的位置。如果它们与我们家庭的事务,如小孩子的课外学习与活动,朋友来访,购物买菜等在时间上有冲突的话,就只好要让路了。

此外,婴孩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能做合格的工人。所以,一个婴孩充满的教会必定缺乏合格的工人,结果教会的事工总是落在少数人身上。许多人成为基督徒已经多年,仍不能带领一个人归向基督。他们所能做的,最多就是邀一些人来参加教会的活动。许多人甚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今日许多教会的日程表上的节目都安排得满满的,虽然节目一个接着一个,但是甚少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许多的节目都是虎头蛇尾,到头来都不了了之。

例如定期祷告会,开始还有一些人参加,后来人数越来越少,就只好取消了。又如布道会,可能有一些人决志信主,但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渐渐消失无踪了。奋兴会也是一样,进行的时候可能热心高涨,不久就恢复原状了,很少有持续的效果和实质性的改变。为什么许多教会的节目总是归于徒劳呢?原因是,我们企图使用婴孩来做工人的工作。然而,婴孩是不可靠的。他们总是爽快地承诺,却不能认真地实践诺言,更不能坚持到底。“工人荒”是今日教会一个很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这恰恰说明今日教会中“婴孩”太多,而门徒太少了。

“看管婴孩的人”将“婴孩”当作事工看待,并没有把生命倾注在他们身上,这不是走十字架的道路。造就门徒需要生命的倾注,因此造就门徒者也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

十字架的道路是生命倾注的道路,这正是耶稣所走的道路。

首先,耶稣的焦点在于人而不在于事。 他的工作焦点在那里呢?就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几个人身上。耶稣是怎样开始他拯救堕落世界的使命呢?根据约翰福音第一章记载,耶稣的第一步就是召唤几个人跟随他,这说明了他拯救策略的方向。当耶稣还未举办布道大会或作公开讲道之前,他就开始召聚了这几个门徒。主为神赢取世界的方法和策略是栽培人而不是制定节目和开展节目。

此后的三年多时间,直到他复活升天之前,耶稣所作的主要工作除了传扬天国之道以外,就是栽培和训练门徒。而且,即使是在传扬天国之道的时候,耶稣也是将门徒造就结合在一起。耶稣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资在这几个门徒身上。

为什么耶稣特意把生命投资在一小群人身上呢?他来世上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展开一个轰动一时的运动或事工,也不是要创立一种豪华壮观的宗教场所和宗教礼仪,他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把会幕或圣殿建立在一群人当中(约1:14;弗2:19-22;4:11-16)。为此,他需要每个信他的人都成为门徒,成为带领别人的人。这件工作只能从少数人开始,再逐渐扩展开去,而不能采取一哄而上的方法。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做太过缓慢,然而除此之外,再没有比耶稣的办法更好的办法了。

其次,耶稣的策略是“生命的倾注”,而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当耶稣呼召他的门徒时,他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赐给所有回应他的呼召的人。主耶稣选召了门徒,就常常与他们在一起(可3:14)。这正是门徒造就的根本所在。主训练门徒计划的关键,是让他们跟随着他。门徒所以“知道神国的奥秘”,乃是因他们经常与主在一起(路8:10)。相处日久,自生认识。有了认识,再经耶稣加以解释,他们便明白真理。

事实上,主投资在这一小群门徒身上的时间,远比投资在其他人身上为多。他与门徒在一起的时间,是与其他人共度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及的。他周游传道的大部分时间,是与门徒同吃同住。他与门徒一起,走僻静孤单的路径,到烦嚣的闹市,泛舟加利利海捕鱼,在旷野和山岭间祷告,在会堂和圣殿中敬拜。

要令一个成长中的信徒顺服神和遵行神的话,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把你的生命倾注在他的身上。把你的生命和他人分享就叫“生命的倾注”,这正是门徒造就的关键所在。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对门徒说:“人为朋友舍命,没有比这更大的爱。”(约15:3)这句话总结了生命的倾注的全部意义。

下面让我们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说明生命倾注的路线是什么意思:

一位老传教士在刚到国外传道时,遇见了一个名叫章力的年轻人。章力把他大部分的时间,集中在几个青年人身上,这样的做法与当时典型的传道路线完全不同。老传教士想要改正章力的方式,但这位年轻人不为所动,仍然继续他的路线。十多年过去了,老传教士因为受到新护照法令的限制,不得不离开那个国家。

多年后,这位老传教士感叹地说:“我在那里十多年竟拿不出一点工作成绩。不错,在我们教会中一直有一群人在那里聚会,但我怀疑,当我离开他们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人都不是门徒,只不过是忠实听众。他们从来没有作过见证,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如何领人归主,实在谈不上造就他人成为主的门徒。当我必须离开那块土地时,我清楚地看见以往我的时间都是浪费了。”

他接下去说:“我细看章力的工作,在他所带领的人中,已有一个是大学教授,这个人被神大大重用,在大学里带领并且训练了几十个学生。另一个人则带领一个见证与造就门徒的小组,在这个小组中共有四十几位男女信徒。此外,还有一人在附近的城市中,带领一个三十五人的团契,造就门徒继续增长。他所带领的人中已有三个人成为海外传道人,在同一个地方作带领造就门徒的工作。神实在是祝福他们的工作。”

他继续说道:“我把自己的工作与他的工作做了一个对比,发现我的工作简直是一个悲剧。当时我认为自己作的绝对正确,而且认为他所作的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但现在回头看一看双方的工作果效,却是相差悬殊,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五、十字架的道路是与主同在的道路

大使命以耶稣的应许结束:“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今日许多基督徒渴望与主同在的经历,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主同在的应许是以大使命为背景,也贯穿于大使命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这“同在”的应许主要不是指一种享受性的经历,而是“与主同工”的属灵实际(林前3:9)。

当我们决心遵主而行、落实大使命时,主就实现他的应许:“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主对保罗的应许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有效:“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所以,让我们同保罗一同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

当我们传讲福音,领人归主时,我们“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4-5)当我们造就门徒时,“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而且,我们也知道,“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3:7)

十字架的道路一方面意味着受苦、羞辱、舍弃、牺牲;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安息、欢乐、轻省、荣耀。耶稣一方面呼召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他,一方面又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30)

十字架之所以从重担变得轻省,全在于耶稣的同在。十字架的道路是“窄路”,却是荣耀的路,正确的路。让我们紧紧跟从主,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奔跑。

注释:

章力生著,《基督论》,(晨星出版社,1983年6月版),页171-180。
唐崇怀著,《信仰的再思与重整》(二),(天恩出版社,1999年),页124,125。
马理安.纳耳逊著,冯智玲译:《如何明白神的旨意》,(种籽出版社,1982年),页43-55。
林元度、张郁岚、郑大强编,《八百个福音故事》,(台湾福音书房,1972年版),页275-276。
Juan Carlos Ortiz, Disciple, (Hunt Barnard Printing Ltd, 1976) pp.83-89.
高尔文著,《布道大计》,选载:《门徒训练精选》,(种籽出版社,1992年版),页33-44。
加理.库恩著,湖班译,《有效的门徒训练》,(种籽出版社,1982年),页25-30。高尔文著,《布道大计》,选载:《门徒训练精选》,(种籽出版社,1992年版),页47-51。
艾里罗著,《从信徒到门徒》,载:《门徒训练精选》,(种籽出版社,1992年版),页66-68。

周小安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加拿大温哥华牧会。

生命季刊杂志
第六卷 第一期 03/2002
总第二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