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舍禾:教会,中产阶级俱乐部?

很多人评论美国的教会(尤其是华人教会)已经成了中产阶级的俱乐部。很多教会的聚会形式只能以BBQ(烧烤肉的野餐),周末活动,结伴出游,聚餐等出现,由此可知,教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有多少不言而明。 是否中产阶级的“富人”们就只需要这些信仰的副食品? 当然财富不是罪,玛门原本就是中性的。上次去了一位弟兄家(一位非常不错的弟兄),一是为祝贺他们买了房子并搬了家,二是顺便在他家举行团契同工的例行交通。从屋里到屋外,从房间到诺大的院子,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气,严重的“资本主义”享受。单就院子来说,已经不得了。其中有草坪,果树,休闲区(可烧烤、可座谈),一个等同于温泉的露天按摩水池。我问弟兄,这个房子是不是叫别墅。弟兄说,在美国这样的房子叫house,假如不是独门独院的话,应该叫apartment。 其实,在教会中像这样条件优越的人实在不少。但怕的就是他们的信仰生活是用金钱来平衡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这些人为教会的奉献创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他们对于一个教会的生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得罪了富人,几乎等同于得罪了“上帝”。得罪了“上帝”,日常开支无法正常周转,那么,教会就会面临解体的危险。 故此,不少的教会萌生了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面对富人,总要做一个“老好人”,而很多的聚会,或者讲台的信息也自然就会迎合“时代的需要”,做出“毫不保留”的让步,对于富人存在的严重的信仰病症,教会没有勇气指出并加以修正。 据我观察所知,很多华人教会的聚会“品味”越来越高,导致较低收入的家庭自然而然的脱群,继而从教会“出走”。这也是正常的反应,每个人的脸上总是有一张皮的。更甚者,个别教会对“贫下中农”不屑一顾,也无暇关心到他们的灵性需求,像这样的人多一个少一个问题不是特别严重,起码在教会出具免税帐单的时候,这些人是“愧对于大众”的。 难怪,某些教会的执事会出了绝招,不允许牧师顾问奉献的细节,也就是说,牧师无权知道张三奉献多少,李四奉献多少,免得牧师对奉献多的人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 一种风气的形成不是即刻的,拿俗语说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处理一种风气的时间也是长久的,即是一场持久战。但愿那些已经陷入“中产阶级俱乐部”危机的教会能醒醒,时候不多了,不必摆酷了,天国的财宝决不以地上银行的帐单为基础! 舍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