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圣山文摘

慎思明辨

七,时论(社会时评) 第652篇 慎思明辨 在‘爱的团契’网上看到一个于2008,1,18日发表的帖子,是从网易社区转载的。帖名为《三自教会的一个见证》。帖子的内容是四川宜宾市房产公司的一位退休女工彭仕兰,1953年生,是1972年病残回城知青。现在有老母85岁,儿子没有工作,孙女3岁。一家4代租住在产权属于宜宾市教会的福音小区住宅里。由于租金纠纷,最后经法院判决,要求彭仕兰搬出,终止租赁关系。彭仕兰写这个帖子,一个是指责法院判决不公;另一个是指责三自教会的负责人报复她。 这个帖子转载以后,到2009,8,9日有数十人跟帖,说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人们关心这件事,也引起了一些题外的话。面对这样的一些帖子,我们基督徒应当如何看待呢? 1,我们认为对任何一个帖子或报导,必须慎思明辨,不可听个风,就是雨。圣经教导我们,确认一件事,要2-3人的见证。我们不可听一面之词,未经调查研究,就轻信单方面的意见,就做肯定性的结论。 2,根据彭仕兰的申诉,她的境遇是值得同情的,我们也关心在这一年多以后,她有没有解决了住的问题。我想法院和教会不至于赶她一家到到街上露宿。彭仕兰属于弱势群体的一员,理应得到政府廉租房政策的照顾。 3,教会的房产,甚至在北京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没有完全落实,归还教会;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杭州、黄山等地新建了许多礼拜堂。问题是要有忠心的仆人和使女为此付上祷告的代价,并且要有人踏踏实实地去做,去联系,去交涉。 4,没有礼拜堂,在家里,在山上,在墓穴里,基督徒都可以聚会。但有礼拜堂,许多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同心合意敬拜赞美上帝,也是好得无比的。我盼望同为肢体的弟兄姊妹,不要偏执于一种看法而否定别人,而应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司布真:如何喂养主的小羊

文/司布真 译/文睿 最好的教会也不能对这项工作(指儿童基督教教育——编者注)不屑一顾。不要以为有其他的事奉,你就可以对这项圣工不加关心;要按着你的机会,充满爱心,随时预备帮助小孩子,鼓励那些被呼召出来主要服事孩子的人。这句话是对我们所有人讲的: “你要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对牧者来说,对所有认识神的事的人来说,这任务已经给了他们了。你们务必要看顾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孩子。彼得在信徒中是领袖,然而他必须要喂养小羊。 小羊是羊群中的幼者。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特别小心看顾那些在恩典里年幼的人。他们也许在岁数上是大的,然而就他们的属灵生命的长短而言,他们可能只是恩典里的婴孩,所以他们需要在一位好牧人的看顾之下。当一个人刚刚归信,加入教会,他要成为他的肢体关心和爱的对象。他刚刚进入到我们当中,在圣徒中没有相熟的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应友好对他。就算我们要离开我们的老战友,我们也要加倍善待那些刚刚逃离这个世界,在大能的神和他的子民当中找到避难所的人。要不断认真看顾那些新生的婴孩,他们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其他任何方面都不强壮。他们只不过是刚刚挣扎离开黑暗,他们的眼睛几乎不能承受光明;让我们作他们遮荫的树影,直到他们习惯福音日头的大光。要把自己沉浸在看顾软弱灰心的人的圣工之中。 那天早上,彼得一定感到自己就像刚刚应召入伍的士兵,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因着不认主,他公开的基督徒生活已经结束,而当他“出去痛哭”的时候,他又重新开始了这生活。现在,他在他的主和弟兄面前重新承认他的信仰,所以,神使他因此可以同情那些新人,神给他一个任务去作他们的监护人。年轻的信徒太胆小,不敢寻求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们的主把他们介绍给我们,他用加强的命令的话语说道,“你要喂养我的小羊。”这要成为我们的奖赏,“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无论多么年轻,一个信徒都要公开承认他的信仰,和基督的羊群里的其他人一样被归入羊圈。我们不是那些怀疑年幼者的虔诚的人,在年轻人身上,这些怀疑的理由并不比那些在生命的后期悔改的人多。关于这两种人,我们认为后者应该比前者更受到质疑,因为成人出于对惩罚的惧怕和死亡的恐惧,比孩子更容易生出虚假的信心。多少本来可能毁坏信心的事情小孩子没有赶上!有多少事情他们不知道——我们希望,如果神乐意——也永远不应该知道! 哦,当小孩子相信并归向神的时候,他们是何等的光明和信靠,是在老年相信的人身上看不到的! 我们的主耶稣很明显对小孩子有很强烈的同情心,有些人把孩子看作是世界上的麻烦,看作是骗人的小家伙或头脑简单的蠢人,这些人和基督几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这些年青的门徒在哪里,基督羊群的小羊是哪些,这满有喜乐的搜寻的特权已经给了你们,主说,“喂养我的小羊”,就是说,要教导那些真正蒙恩,但在岁数上是年幼的人。…

庄祖鲲:走向未来:中国教会的模式转移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   中国教会在过去六十年来,曾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目前则将进入关键性的第三次转型。自1949-1978的第一个三十年,中国教会经过了火的洗礼,原有的宗派及教会都被打散,转为家庭型态的聚会点,又经过十年文革的摧残。但是中国教会却在风雨飘摇中被炼净,也扎下稳固的根基。1979-2008的第二个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调,中国教会经历了爆炸性的成长。但是量的暴增,也带来质的降低,因此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异端邪说的问题层出不穷。   未来在奥运结束后,中国社会都市化的形势会持续,教育水平会快速提升,国外影响力也会更明显。在面对这些内外环境的变化时,中国教会未来必然需要“模式转移”(Paradigm Shift),才足以应付这些挑战与压力。但是中国教会转型的方向为何?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依我个人这些年对中国教会的观察,并参考海外华人及西方教会有关此问题之研究,我愿意提出些个人的浅见,藉此来抛砖引玉。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教会的模式转移,基本上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那就是:治理体制化、牧养小组化、教导系统化、福音处境化。   治理体制化   据我的观察,目前国内家庭教会的治理,基本上仍停留在圣经中初期教会的“雏型”阶段,也就是说大多数堂会还没有正式按立的执事、长老及传道人。而在事工的配搭与分工上,也多半是采取松散的、非正规的组织体系来运作。这对教会未来的成长,将造成瓶颈与困扰,也限制了教会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教会治理的关键乃是教会领袖的选立问题。从耶路撒冷教会的例子来看,最早期的型态,是以十二使徒为首的领导团队。但是随着信徒人数的暴增,在教会的关怀上,就出现了破口,这才有《使徒行传》第六章七位执事的设立。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位执事的名字全部是希腊人的名字,可见他们都是生长于侨居地的年轻领袖们。所以教会增长到一个程度,就必须建立更完善的“体制”,才能更有效率、更全面地治理教会。   此外,《使徒行传》也记载,保罗每到一处宣教,离开之前往往会按立长老作为教会的领袖,他也按立了提摩太、提多等年轻的传道人作为接班人。这对他宣教事工的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面对假先知、假教师的攻击与挑战时,要巩固教会领袖的属灵权柄,公开按立的程序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教会转型的挑战

刘歌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转型中的中国教会:亟须建立教会管理架构   家庭教会领袖的产生一般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这个领袖之所以突出,往往是因为他的个人特质:   1)特别会讲道;   2)有美好的灵性;   3)高尚的品格;   4)为教会受苦,无私的奉献;   5)财务资源充沛,能供应同工的生活;   6)有领导才能,得到一些核心同工的拥戴。…

清教徒的布道观 J. I. Packer(巴刻)

赵中辉 摘译 论到传福音的工作,清教徒曾作以下的解释:「本着圣灵的能力,将基督耶稣介绍给人,以致人们能信靠神,接受祂为救主,并在教会中奉祂为王、服事祂。」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清教徒对传福音的工作毫不努力,因为根据加尔文的意见,他们认为新约中「传福音的」是指使徒的助手,这职分现今在教会中已经停止;至于传福音的「宣教事工」,他们则毫无所知。但我们可不能以为清教徒根本不注重传福音。他们注重传福音,许多清教徒是大有成果的传道者,如今日仍被纪念的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就是其中一位。不但如此,清教徒又产生了许多传福音的文学作品。我们能想到的,是巴氏的《对末悔改者的呼召》等。在清教徒的文献中,论及传道、领人归主的作品,在十七世纪后半叶的教会中相当受重视。「这种传福音的工作强调领人得救归主,进而推广『新造的人』的观念,这乃教会的光荣。其实这乃是神将此尊荣加给牧师与传道人。」   两种布道观 事实上,更正教的传福音工作可分两大类――现代的与清教徒的。广义来说,「现代型」的特性乃是以地方教会的观念与生活为前提。这样传福音乃是划时代的会友募集运动。招集特别集会,聘请与一般牧师不同的特殊讲员(往往被称为「奋兴家」)。他们多半称「集会」而不称为「礼拜」,意思似乎是这与敬拜上帝无关。会中所作的,主要是在激动未悔改之人的心志,劝他们来信基督。末后凡有响应的人都被请到前面,作为他新决志的公开见证。凡是这样决志的人都接受陪谈,而后就被介绍到各地方教会中去。   芬尼的布道法 芬尼(Charles…

石衡潭:中国家庭教会的反智倾向与个人化倾向

中国家庭教会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景观,特别是近年来。一方面,它在国内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压抑、甚至逼迫,另一方面,它在国外又受到了支持、鼓励,甚至激赏。一方面,它在国内有蓬勃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还有很多的不成熟,甚至其中也夹杂了异端。一方面,它在埋头苦干,勤奋工作,另一方面,它对自己的实践缺乏理论上的总结与反思,特别是对自己活动的影响与功效,对自己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己在中国社会未来的前景等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明确的展望与积极的准备。所以,至今,它没有产生自己系统而独特的神学,也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常规而有效的组织体系,也没有出现成熟的宗派,这种现状,对它的发展和壮大,是十分不利,甚至存在着极大的危机与隐忧。究其症结,本人认为,乃在于不少中国家庭教会一直存在的比较强烈的反智倾向与个人化倾向。它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坚固信仰,扩大福传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倾向就显得越来越与时代和环境不相适应,越来越有碍于福音在中国社会中生根与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倾向已经激起了政府过度戒备和防范的心理与举措,也引起了部分民间社会的误解、恐慌与敌视。的确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倾向做一番反思与清理。 一、反智倾向与个人化倾向的表现形式 (一)信仰上的独断 一些中国家庭教会在解经方面,一些传道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领受片面解经,却认为自己所属教派是圣经真理的惟一掌握者,轻视或否定其他教派对圣经的解释,拒绝或者反对教派和宗教间对话,拒绝或者反对基督教合一运动。如《生命季刊》上就有人撰文说:“巴比伦意为混杂,今天中国的耶洗別的教训,公开提倡基督教与世界宗教大联合,先是鼓吹赞成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大联合(見《天风》1994年6月份,‘为教会合一创造条件’)。为万教合一鸣锣开道(1995年1月《天风》‘和平盛会喜空前—第六次世界宗教和平会议剪影’)。今天中国耶洗別的道路,正是向这个方向迅速地滑下去,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向神忠心的众仆人、众圣徒的警惕吗?” (二)组织上的不民主 1. 以传道人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 中国家庭教会有不少是由传道人建立发展起来的,传道人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权威:不仅是在圣经解释上的权威,在教会的组织和管理中也是权威。在基层教会中,传道人的这种权威地位更加明显。这样,在基层教会的组织和管理中容易形成传道人一言堂的现象。信徒的意见和需求不容易表达出来,更难以被采纳和实行。这样,产生许多盲点和危险。如有些传道人并不了解信徒的实际需要,传讲的信息没有针对性,不吸引人,不能造就人;信徒对传道人的依赖太强,离了传道人,信徒不知所从,而传道人一旦走偏,影响的是一大群。 2.…

加尔文:论教会会议及其权威

   加尔文      假如我向我的对敌让步,承认他们为教会所要求的一切,他们还是达不到目的。因为凡关于教会所说的,他们就立刻转移到那由他们认为代表教会的会议上去;更可以进一步说,他们其所以为教会热烈争权,无非是要将所争得的,归之于罗马教皇和他的属下。因此在我讨论这问题之前,我必须先作两个简短的说明。第一,倘若在这章中我向对敌说得过于严厉,这并非因我对于古代教会会议,不愿表示它们所应得的尊重。其实我是衷心尊重这些会议的,也愿意它们从众人得着应有的尊重;不过这种尊重须有限度,不可侵犯基督的权威。主持教会会议,乃是基督的特权,任何世人不能同他分享这尊荣。但是我得主张,基督只在藉他的道和他的灵统治全会众的地方,才实在主持教会会议。第二,我其所以不照对敌所要求的来尊重教会会议,并非因我怕它们有助于对敌的主张,而有损于我们的主张。因为我们既充分有主的道作援助,来完全建立我们的教义,并完全颠覆教皇制,就对别的援助不太需要了,若是有需要的话,古代教会会议正可以大量供给我们充分的理由,来达到这两个目的。      二、现在让我们来讨论题目的本身。若有人问,按着圣经说,教会会议的权威是什么,就没有什么比基督的应许,更为充分明显,他说:“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但是这个应许对于每一个会众,和对于全体教会的会议都是一样的。然而问题的重心不在乎此,而在乎那连带的条件——就是只有奉主的名聚集的教会会议,他才在其中。因此,我们的对敌虽提到千万主教所开的会议,仍对他们的立场无补助,他们也不能使我们相信他们的假托,说这些会议都为圣灵所指导,除非他们能证明这些会议是奉基督的名而聚集的。因为不虔诚和不忠心的主教可能聚集阴谋违反基督,正如虔诚和忠心的主教可以奉基督的名聚集一样。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这种教会会议所颁布的许多教令,可以得着充分证据;这是将要在我们的讨论中见到的。目前,我只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说,基督的应许只限于那些“奉他的名聚会的人”。所以,让我们来说明这是指谁。人若违反神的命令,对他的道予以增减(参申4:2;启22:18,19),凭己意决断各事,不以那作为完满智慧惟一标准的圣经教训为满足,却从自己的头脑中捏造一些新东西,我否认他们是奉基督的名聚会。基督并未应许他要临格于一切教会会议中,而是把分别真假会议的记号给与了我们,我们就切不要忽略这种分别。古时神与利未族的祭司立约,命令他们用神口中的话去教训百姓(玛2:5-7);他也常以此来命令诸先知;我们见到,同样的律也加于众使徒。那些违反这约的人,神既不加以祭司的尊荣,也不授予权柄。我们的对敌若想要我把我的信仰顺服人的决议,而不顾神的道,就让他们来解决这困难罢。      三、他们假定说,除非在牧师中间找着真理,教会就没有真理,而教会本身除非在教会会议中表现出来,它就不能存在;但是倘若先知们对他们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可信的纪录,他们的这说法就并不是常对的。在以赛亚的时代,耶路撒冷仍然有神所未曾抛弃的教会;然而他说到祭司的时候,有以下的话:“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没有知识,都是哑吧狗,不能叫唤;但知作梦,躺卧,贪睡;这些牧人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从各方求自己的利益”(赛56:10,11)。何西阿同样说:“以法莲曾作我神守望的,至于先知,在他一切的道上作为捕鸟人的网罗,在他神的家中怀怨恨”(何9:8)。他这样讥讽地将他们联系于神,乃是表明他们的祭司职是空虚假冒的。教会也存在于耶利米的时代。让我们听他论牧者说:“从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虚谎”(耶6:13)。又说:“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我并没有打发他们,没有吩咐他们”(耶14:14)。为避免过于冗长引证他的话,我介绍读者熟读他的二十三章和四十章。以西结对待这些人,也不减其严厉,他说:“其中的先知同谋背叛,如咆哮的狮子抓撕掠物;他们吞灭人民,抢夺财宝,使这地方多有寡妇。其中的祭司强解我的律法,亵渎我的圣物,不分别圣的和俗的。其中的先知为百姓用未泡透的灰涂抹他们,就是为他们见虚假的异象,用谎诈的占卜,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其实耶和华没有说”(结22:25,26,28)。同 样的控诉充满于一切的先知书上,没有什么比这些控诉出现还多的。…

戴燕: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分析

戴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海省基督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危机状态是促使基督徒皈依的普遍因素。皈依基督教后,教徒在身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完善个人道德并不是促使他们信仰基督教的最初原因,但是在皈依基督教后都比较注意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说明宗教皈依对基督徒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型塑作用,其行为方式的自律性和规范性程度有所提高。 关键词:青海省;基督教;宗教信仰;宗教皈依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种民族聚集、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汉族群众。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督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发展以及信徒皈依现象呈上升趋势。青海省基督教发展状况与全国基督教发展趋势相一致,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那么,促使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本课题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宗教信仰原本是属于个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个体事件,但是,如果同一段时间内某一人群同时出现对某种宗教的皈依现象,那么就有可能是一个群体事件。青海省民众(主要指汉族群众)对于基督教的兴趣和宗教皈依现象增加,基督教信徒数量明显增长。从作者对青海省天主教、基督教发展状况的调查 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青海省基督教信徒结构发生了变化:信徒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以中青年信徒为主,不仅有老年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学生;信徒身份更加复杂,从事职业范围更广——几乎包括各行各业在职工作人员、下岗职工以及从事个体经营的普通市民;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既有文盲、半文盲群众,也有接受过国民义务教育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市民,还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那么,是何种条件和力量促成了民众对基督教的皈依? 在皈依之后,皈依者究竟有怎样的宗教情感和宗教体验?…

守望教会牧养部介绍

2009-07-08 http://shwchurch.com/images/email.jpg http://shwchurch.com/images/print.gif http://shwchurch.com/images/myb.jpg 一、牧养小组的定位 1、牧养小组是教会基本的牧养单位,其主要成员为教会稳定聚会的信徒。 原则上要求稳定聚会的成员必须参加(把所有的会友纳入或挂在牧养小 组); 在本教会稳定参加崇拜三个月以上且已受过洗的信徒为“稳定聚会的信…

牧养小组事工访谈

牧养小组事工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2009-04-02 http://shwchurch.com/images/email.jpg http://shwchurch.com/images/print.gif http://shwchurch.com/images/TitleImgAd.jpg 《杏花》:2009 年守望教会新年祷告会上,我们注意到家庭小组已经改成牧养小组,顾名思义,从名称上就能看到小组所承载的使命和目标;目前牧养小组的事工成为守望教 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