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推倒柏林围墙幕后功臣──东德基督教会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200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国务院今年批复7个区域规划 新经济版图成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03:50 舜网-济南日报 我国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资料照片)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正式对外发布,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今年共批复了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   今年获批的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其实,我国高层决策者在10年前就已经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专家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区域经济管理机构,将目前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区域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统筹考虑对各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方向。…

透视重组背后温州煤老板:家族式集资网断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4日09:38 南方人物周刊   煤矿重组故事   中国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攻守进退总是5年一个轮回。5年前有戴国芳的铁本,5年后杜双华在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日照钢铁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一轮国进民退的大潮中,远不止有杜双华,山西煤炭国有化运动逐渐蔓延到内蒙、河南;东星航空被国航收编;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企大集团的身影……   我们的记者赶赴温州和山西临汾,近距离观察山西煤矿重组下的投资商人和政府官员的种种世相,观察这次改革的底层——投资者和底层政府,试图描绘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给微观层面带来的影响。   产权从来都和国家形态连在一起,财产的支配要在国家强制力下完成。长期的经济增长离不开有组织、合法的强制力,问题是,这个合法的强制力如何才能不失控,它的行为边界究竟在哪里,社会如何才能平衡它?看山西煤矿重组的故事,我们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   温州煤老板的命运   本刊记者…

深圳处理“非正常上访”还请依法办事

作者:张千帆 来源:东方早报 来源日期:2009-11-24   上访无疑是让每个地方政府头疼的事情,因为上面不胜其烦、怪罪下来的话,地方领导要担责任,因而地方绞尽脑汁“息访”、“截访”、“规范”上访,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总结起来,限制上访的招数无外乎软、硬两种。软的一般是在各种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采用的“危机息访”措施,地方政府不惜代价“花钱买稳定”,采取“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甚至坐飞机免费旅游的方式,只要没人上访就是“胜利”。某地为了在非常时期“稳”住一名老上访户,每年单花在他一人身上的费用就达数万元(见“ 非正常息访的背后 ”,《半月谈》2009年6月23日)。钱花了,工作人员也辛苦了,只不过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问题也依旧没有解决,甚或培养出几个“信访油子”看准了政府软肋,每到这个当口就出来要吃要喝,所以来年还得重新“演习”一遍。   当然,软的招数一般是在硬的试了不够灵之后、地方不得已的委曲求全之举。至于硬的招数,花样就更多了。各地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路小路“围追堵截”,成本也不低,光数人来回省城、京城“截访”一次就动辄上万元(见“乡镇干部自曝信访内幕:‘截访’一次花费数万”,《半月谈》2009年4月8日)。对屡教不改的老上访户,还可以送进“学习班”、“法制培训班”甚至精神病院,江苏响水县的上访人就从“学习班”逃跑后在外流亡了8个月;或将进京上访的农民实施行政拘留(见“江门农民进京上访后被拘10天,被要求写保证”,《南方农村报》2009年5月16日),甚至以“扰乱社会秩序”为名定罪判刑(见“云南盐津县三人上访扰乱社会秩序被判刑”,《法制日报》2009年3月30日)。危机过后,这些“待遇”自然取消,只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明年还得再来一次。   最近,深圳市的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属于更可持续也更法制化的硬招。作为当年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这几家单位“根据深圳市委35次常委会议有关精神”依法治市的愿望固然可嘉,只不过“依法处理”的方式和依据并不合法。…

《财经》不能不说

CCTV.com 2009年11月19日 10:0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据新华社《瞭望》杂志报道:境外利益集团利用在华获得的丰厚利润,自己培育并拥有分析师,或高薪聘请优秀华人学者担当顾问或独立董事,通过境内外媒体精心包装、刻意打造,提供各类活动舞台,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精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以其影响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文章所指并非危言耸听。随着一些媒体 “ 得天独厚…

中国用“粘实力”提升影响力

文章提交者:苍狼嚎月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参考消息11月19日转载法国《论坛报》11月16日文章《经济威胁大于军事威胁》,作者洛朗·舍米诺,内容如下:   前往北京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两次游览中国文化古迹,每次耗时数小时。此前他似乎从未去过中国。除了顾问们提供的信息以外,奥巴马还得对中国、对中国的国际抱负及其“威胁”的真实情况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今年的军事开支增加了将近15%。官方称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但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大诱惑》一书的作者巴特雷米·库尔蒙却认为:“中国还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大国,而不是现在的第五大。”他说:“在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中,中国是唯一仍在扩充核武库的国家。”但中国官方对此否认。   美国保守派普遍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会否与中国冲突,而是冲突何时发生。何况中国当局还不是民主政权。基于这些原因,欧洲仍维持对中国的武器禁运,美国也拒绝向中国出售尖端技术。然而西方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呢?…

周瑞金:希望在于人民的强势

周瑞金   世界金融危机袭来,经济日益萎缩,失业率逐步攀升,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下滑,保护主义壁垒有所抬头。这对支撑中国30年繁荣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中国往何处去?中国领导人已经在很多场合表示: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危机应对献计献策,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友进行了坦诚热烈的交流。近一段时间以来,网民对政府的4万亿提振经济计划,对农民工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对中小企业的命运,对危机时期的政风政纪等等,表达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善良愿望。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民生多艰,诸多民怨需要排解,但民心可鉴,民气可用。改革30年后民间积累的丰厚的经济、社会能量,能否在这一轮严峻的经济危机中得到充分施展,这是中国闯过世纪劫难,乘风而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   强势政府的底气来自强势人民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再次显示出强势政府的姿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举全国财政之力,首先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接着,各部门、地方纷纷出台投资计划。初步统计,将达10万亿以上。这说明什么?我国政府财力十分雄厚,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国力大大提高的结果,令人鼓舞。   在经济强势扩张的同时,在社会稳定方面,针对2009年这个多事之秋,若干个历史事件的整数周年,经济危机背景下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继续绷紧自北京奥运会强力“维稳”的那根弦。从新闻宣传、互联网管理到政法部门,均以严防死守的姿态,随时捕捉发现和扑灭任何“不稳定”因素。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60年历史的执政党,面对当前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这样沉重的责任感、使命感可以理解,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本来我国投资比重畸高,消费比重畸低,对外依存度畸高也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病症。在这种弊端明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财富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里,今天应对危机依然以增加本来就畸高的投资来刺激经济,这就难免让人担忧:这场投资“大跃进”虽然能收取保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短期效益,但是会不会带来我国经济结构更加畸形、产能更加过剩的结果呢?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指出:“目前,中国公布的财政刺激计划,并没有试图提振公共和私人消费,而是旨在使中国经济渡过难关,直到可以再次出口。这是行不通的。”“对中国来说,真正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而是中国现有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现在,正是做出改变之时。”   加拿大《环球邮报》也发表文章说:“今天中国拥有了像样的基础设施、令人称赞的建筑和过大的工业基础。所缺的是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足够的个人消费。要扭转这种局面,中国需要加强其人民对未来的经济安全感,使个人收入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应地提高。”…

大公报评:“国进民退”

 新一轮“国进民退”现象在资源、钢铁、航空、煤炭等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重的垄断领域迅速推进,甚至在竞争领域,国企也不放过“窝边草”。“国进民退”的浪潮又扑面而来,这与正在依靠民资继续刺激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局相悖,不利经济复苏。9月10日,有着强大国资背景的中海地产公司以70.06亿元拍得上海普陀长风地块,一举刷新“中国地王”的记录,令在场的众多民营地产商惊叹不已。而此前,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公司之间拉锯般的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前者以现金方式获得67%的股权,如愿吞并后者,完成一家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并购。中粮集团则伙同厚朴投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入股蒙牛乳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各种迹象表明,“国进民退”的浪潮又扑面而来。这与正在依靠民资继续刺激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局相悖,不利经济复苏。“国进民退”浪潮又起新一轮“国进民退”现象在资源、钢铁、航空、煤炭等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重的垄断领域迅速推进,甚至在竞争领域,国企也不放过“窝边草”。   在钢铁行业,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事件一起又一起。在山钢与日钢达成协议之前,央企宝钢集团与宁波建龙钢铁签署重组协议,宝钢收购宁钢56.15%股权,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   和钢铁行业相比,具有高度垄断性的航空业被看作是首个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行业。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后,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简称“奥凯航空”)、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刘军宁:世界不是恺撒的,宗教自由是人的第一自由

公法评论网首发 刘军宁 近来,北京的守望、上海的万邦和四川成都的秋雨之福等家庭教会遭受了严重的逼迫。这些家庭教会在当下所面临的艰难时世,是中国社会宗教状况的一个缩影。这些都说明,在中国,宗教自由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社会的宗教自由的状况离不开整个社会,尤其是掌权者对宗教自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宗教自由很有必要重新认识。 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相对世俗的国家,不论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世俗的意识形态。近来大行其道的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其中也难觅宗教的踪影。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有很大的复兴,但是囿于对宗教自由的有限认识,也遭遇到很大的瓶颈。宗教自由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对国人有多重要? 宗教自由的不足,有什么后果?尤其在遭遇空前的精神危机、道德亏空、信仰匮乏的今天,探寻这些的答案变得尤为紧迫。 要理解宗教自由,《联合国人权宣言》中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宣言》第十八条写到: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这就告诉我们,宗教自由并不仅仅是关于教义、教会、教派的自由,而首先是与人的思想、信仰有关的自由。宗教事关信仰与良知。自由是信仰与良知的前提,因为后两者是不能被强加的。宗教的自由,植根于人的信仰、良知与灵魂之中。在根本上,宗教自由是信仰的自由、良知的自由、灵魂的自由。宗教自由的背后是信仰的自由与良知的自由(freedom of conscience,亦称“良心的自由”)。更简单地说,宗教自由是一个人有权按照自己的良知去信仰的自由,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自由。这就是说,宗教自由也要求一个人服从自己内在的良知,而不是外在的权力。所以,宗教自由也意味着人的心灵不应受到来自外部的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