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基督教教育”

肖雪慧:大学之魂

   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人们始终对大学抱有比别的许多事物更为特殊的关注。大学的形象关乎人们对大学这一事物的认同,也关乎大学的自我身份认同。大学应该呈现什么形象?还是让我们从世界上的伟大学府那里寻求答案吧。    (一)    历史悠久的巴黎大学,称得上现代大学鼻祖。它在中世纪率先打出“师生自治联合会”的旗帜,并率先以罢课斗争确立了自治地位,争得了结社、罢课的自由特权。从此,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自治团体昂然于世,在此后若干个世纪中,巴黎大学最经常地使用了罢课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自治权。这种对外的斗争展示出了大学的独立形象。在校内,这个教会的第一神学院发展出一种自由论辩的传统,提出各种令人不安的问题,进行最热烈的讨论、最勇敢的探索和最富成果的交流。这又展现出大学的另一基本风貌——对知识和真理的无私追求。它还一开始就以国际性面对世界。即使在当今世界也弥足珍贵的世界主义,早期就从这里发散出去,但它同时又以“传播法兰西精神最活跃的发源地”而著称。可以说,巴黎市享誉世界的特征——最富世界性,又最具法兰西的民族性——正是由巴黎大学熔铸出来的。    欧洲另一所最古老的大学,巴黎大学的姊妹学校博洛尼亚大学是作为法学院开始自己的校史的。诞生之初,就以富于使命感的形象出现于世。早期,她致力于使罗马法重放光芒,让古罗马文明光照人间,这种努力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到来做了准备;当意大利处于豺狼包围中之时,她又站在斗争前沿,正如意大利民族诗人卡尔杜齐所说,“在战火中,在博洛尼亚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人们听到了法学教授用拉丁文发出的呼号”;本世纪末叶,欧洲联合的事业艰难曲折,她又在1988年九百年校庆之际起草和发起了签署“欧洲大学宪章”,宪章不仅重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重申大学的崇高使命——维护人类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和传播知识,还高举欧洲联合的火炬,呼吁推倒精神壁垒,实现欧洲科学文化一体化,推动欧洲古老的联合梦向现实迈步。   …

高等研究院专题:李威:高等研究院的现代价值与“中国化”研究

《教育探索》2016年9月刊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ITAS,本意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者共同体”。然而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学术资本主义的流行,大学与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在这种世俗化扩张的过程中,大学的“象牙塔”特质逐渐褪色,这使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特别是致力于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丧失了传统的思维领地。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充,大学内部的系科也更加细化,这对“高深学问”的研究和创新十分不利。因此,在大学之外,需要创建一种隔离外界干扰、不涉及利益纷争、专门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高等研究院正是应运而生的新型组织。 一、高等研究院的历史回溯 1930年,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美国新泽西州创办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此后世界各国模仿创办此类机构的活动一直在延续。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上百所高等研究院,它已成为推动人类科学和人文发展的核心“发动机”。 1.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是全球第一所高等研究院,其全称为“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并非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其下设数学学院、自然科学院、历史研究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院理念是致力于“纯粹的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赞助商的压力,这吸引了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一批世界级大师。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杰出人才的加盟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研究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杨振宁、陈省身、丘成桐等,都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李威:高等研究院的现代价值与“中国化”研究

《教育探索》2016年9月刊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ITAS,本意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者共同体”。然而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学术资本主义的流行,大学与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在这种世俗化扩张的过程中,大学的“象牙塔”特质逐渐褪色,这使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特别是致力于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丧失了传统的思维领地。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充,大学内部的系科也更加细化,这对“高深学问”的研究和创新十分不利。因此,在大学之外,需要创建一种隔离外界干扰、不涉及利益纷争、专门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高等研究院正是应运而生的新型组织。 一、高等研究院的历史回溯 1930年,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美国新泽西州创办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此后世界各国模仿创办此类机构的活动一直在延续。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上百所高等研究院,它已成为推动人类科学和人文发展的核心“发动机”。 1.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是全球第一所高等研究院,其全称为“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并非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其下设数学学院、自然科学院、历史研究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院理念是致力于“纯粹的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赞助商的压力,这吸引了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一批世界级大师。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杰出人才的加盟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研究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杨振宁、陈省身、丘成桐等,都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李威:高等研究院的现代价值与“中国化”研究

《教育探索》2016年9月刊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ITAS,本意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者共同体”。然而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学术资本主义的流行,大学与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在这种世俗化扩张的过程中,大学的“象牙塔”特质逐渐褪色,这使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特别是致力于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丧失了传统的思维领地。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充,大学内部的系科也更加细化,这对“高深学问”的研究和创新十分不利。因此,在大学之外,需要创建一种隔离外界干扰、不涉及利益纷争、专门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高等研究院正是应运而生的新型组织。 一、高等研究院的历史回溯 1930年,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美国新泽西州创办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此后世界各国模仿创办此类机构的活动一直在延续。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上百所高等研究院,它已成为推动人类科学和人文发展的核心“发动机”。 1.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是全球第一所高等研究院,其全称为“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并非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其下设数学学院、自然科学院、历史研究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院理念是致力于“纯粹的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赞助商的压力,这吸引了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一批世界级大师。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杰出人才的加盟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研究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杨振宁、陈省身、丘成桐等,都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罗志田:自由讲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书院的发现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过去书院制的优点——自由讲学。他们都看到废科举以后的新教育出现了根本性问题,而书院这一“传统”体制中,却蕴含着走向现代的可能性。清季废书院的同时也剥蚀了民间固有的办学资源,使后来想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修改中国教育体制成为极其困难的事。然吸收“书院精神”的做法,当时已有所尝试,后来也在延续。在那个年代,他们已注意到人的物化问题,提出了从“物的教育”回归“人的教育”这样跨时代的根本主张。    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因不满于当时的新教育体系,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传统书院制的优点。这些人多具游学背景,既有胡适和傅斯年这样的“正统”新文化人,也包括提倡另类新文化的梁启超及其追随者,还有被视为“保守”实际却在与新文化人争西学“正统”的吴宓。他们从书院制中看到的,竟然都是自由讲学或讲学中的“自由”,一个很少与中国传统挂钩的现代关键词。    尽管那时反传统风气已不特别激烈,但尊西崇新的流风仍盛。在许多读书人心目中,中国文化传统还是以负面为主。也只有自身趋新和具有留学身份者,还敢于为书院说好话。即便如此,他们也不那么理直气壮,故第一并不主张完全恢复书院制,而仅提倡部分采纳书院制的优点;第二更以外来新因素为书院正名——有名曰“自由讲座”的创新型思考,也有援引美国的道尔顿制、英国的导师制来为书院制加持者。    北伐前数年的政局以乱著称,在各种试图解决大局的努力中,这或许仅是一个小小的潜流,或所谓时代的“低音”,连梁启超所说的“思潮”也算不上。然而上述文化立场颇不相同的学人本在明争暗斗之中,居然如此异曲同鸣,是很难得的现象。尤其反传统的旗手胡适在这个问题上主张借鉴传统,让人颇觉意外。他们大致从原本对立的起点出发,经独立思考而达成共识,并进行了相似的努力,仿佛有某种内在理路在推着众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新文化运动后期由分至合的现象是过去学界所注意不够的,这一现象揭示出废科举以后的新教育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大问题,让彼时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不能静默,而试图改变现状。   …

陈志武:教育的精髓在于思辨和表达

   一、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    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    我有两个女儿,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

渠敬东:通识教育、经典与经验

   一、现代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大学是“ 有研究、无教育” ,即便“有研究”也是“没研究” ,因为现在的研究都是“模仿性” 研究,是“基本定式研究”,或称之为“常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好处,或者说没有多大意义。在国际竞争中,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因此非常有必要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现在大学中所开展的研究有“表面研究”却缺乏“深入研究” ,缺乏“深入研究“…

范亚峰:恩典成全自然

经文:创世纪1:26-28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今天我们的证道主题是恩典成全自然。我们知道在当下的中国教会,基督教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热点。有很多家长是不满意公立学校的无神论的教育,还有西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包括消费主义的教育,当今的公立学校也有相当多的弊端。我们知道第一中国是北京,第二中国在长三角,第三中国是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第四在新疆、西藏、云南,无论哪个中国,都可以看到公立教育有很多弊端。但是我们要了解基督教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着这个缘故,我们今天来讨论对基督教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恩典和自然的关系。自然的英文词是nature,还有一个翻译是本性。那么本性和恩典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教育当中,特别是基督教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中国基督徒重视基督教教育是大好事,那么要了解基督教教育是什么?除了基督徒办的学校,教会主日学也是基督教教育,教会主日崇拜的讲道也是。因此基督教教育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神,一个是人。简而言之基督教教育的核心任务,第一个是荣耀上帝,第二个是关于人的问题。基督教教育有很多种提法,其中有一种提法说8个目标:上帝、基督、基督化的品格、良好社会、基督徒人生观、教会、人类的遗产以及家庭。两个要点,第一个是基督是主,第二个是顺服圣经或者活出圣经。但不管哪种提法,我们都要知道,其实教育就这两个问题,荣耀上帝,和使人敬畏上帝。基督教教育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荣耀上帝和培养敬畏上帝的人。那么基于这样的缘故,我们要了解,教育的英文education前面edu的意思是导出、引出。中国古代说教育是教书育人,那么对于基督教教育而言,教什么书?圣经;育什么人?基督徒。这里面关键的两个核心要点,上帝的问题是荣耀上帝,人的问题就是培养敬畏上帝的人。刚才说的这么多内容,8大目标一言以蔽之,实际上是培养基督徒人格。这是非常核心的关键,如果这个问题抓不住,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所谓基督教教育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要了解基督教教育,首要我们要了解不是基督徒办教育,也不是基督徒面向社会提供教育。首要的是一个培养敬畏上帝的基督徒人格的教育。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是基督教教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因此我们要了解,基督教教育可能包括3种形式,第一种是教会,教会的纯正教导都是在做教育;第二个是教会办的学校;第三是教会办的面向社会的学校。这3种都是基督教教育。比如说离我们很近的北大校园,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燕京大学,是司徒雷登从美国筹款,特意跑到陕西找到一个军阀,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之后,军阀又把20%的款项都捐给了燕京大学。我们知道现在的北大校园就在燕大地址,当年的燕大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燕京大学这样的教导,虽然说从神学上来说不是很纯正,燕京大学成为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大本营之一。但是我们了解到几十年之后来看,比如只向真理低头的江平先生,还有揭露SARS危机的蒋艳勇大夫,作为一个军医,冒着失去军职的危险揭露真相,这都是当年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这燕京大学作为一所教会大学,是体现这两个特点的。只向真理低头,明显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燕大校训的影响。冒死揭露SARS当中隐瞒真相的大夫,体现了做一个医生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护生命,这是一个医生遵循的医道,很显然也深受这个影响。所以我们从中国的大学教育来看,1940年之前的中国教育真的是有见证。相反在今天的中国见证很少,当下的中国基督徒,包括基督徒家庭,在职场看不到基督徒对于频繁地调换主日时间,有任何抗争和建议。见不到多少基督徒拒绝让孩子戴红领巾、拒绝入团和入党。所以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到当下的中国基督教教育,无论是教会,还是教会办的学校,还是基督徒所办的面向社会的学校,这3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对于基督教教育的两个根本目标的理解是不足的。而燕大这所学校毫无疑问能够使上帝的名得荣耀,燕大这所学校的学生具有深受基督影响的人格。毫无疑问,我们看到了这种见证。因此,我们就知道今天中国教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下面我们来看,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就是上帝要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这涉及到人的本性问题,人的自然天性。人在没有堕落之前是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的,这是人的自然倾向。阿奎纳讲自然法,法律有4种,一种叫永恒法。第二种叫自然法,第三种叫神法,第四种叫人法。我们会奇怪为什么神法还低于自然法,这是因为最上面的你所理解的上帝的律法叫永恒法。自然法有两个核心要点,自然法是人对上帝的永恒的分有,分有上帝的永恒。接着下面一个自然法的命题,就是恩典成全自然,而不是摧毁自然。我们要了解人是上帝所造的,是上帝向泥土吹气,所以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肉体,一部分叫灵魂。 既然由这两部分组成的话,就是说在人的身上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就是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就是人的灵魂,人的心灵,人的心灵的样式就是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当然我们知道后面人在伊甸园当中好日子不过,上帝明明告诉人果子都可以去吃,唯独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以吃。我们要了解,后来恶是怎么样入的世界,就是世间善的不完全。夏娃和亚当因着蛇的诱惑,犯罪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这样人就堕落了。人的堕落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人的本性在上帝创造的时候是完全的。好比一面镜子,然后堕落以后镜子就被玷污了,人的本性就被罪玷污了。 一般认为有三种自然,一种叫宇宙自然,第二种是人的身心自然。第三种是社会性的自然,我们要了解就是说恩典成全自然,对人而言,就是说人的本性,虽然犯罪堕落了,但我们知道基督耶稣为我们死了,他担当了我们的罪,所以我们的罪因着基督耶稣已经得以赦免。因着这样的缘故,如果一个基督徒认罪悔改,那么他的身上就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一个基督徒就能够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就能够活出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就是真理的仁义和圣洁。那么教会好的教导,教会好的灵修、宣教、牧养、教导、治理,这些都能够教育一个基督徒认罪悔改,在恩典之约里更新重建和上帝的关系,使一个基督徒从顽梗悖逆,不认识上帝,追求一种堕落的生活、消费主义的生活,及时满足、娱乐至死等等脱离。一个基督徒因着被教导,恢复在基督耶稣里恢复和上帝的恩典之约中的关系,就可以使基督徒能够荣耀上帝,能够建立更新基督徒人格。所以我们要知道基督教教育的核心是恩典成全自然,而不是摧毁自然。恩典成全人的本性,而不是摧毁人的本性。 这一点形成对照,我们下面就要来了解,整个现代教育当中有3种理念。第一种是自然主义的理念。第二种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技能派的理念。第三种是一种成长派的理念。像第一种我们很经常提到,像卢梭、爱弥儿,到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种尊重儿童天性的,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我们知道这种自然主义教育观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是对于人的罪缺乏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把孩子看的近似于完美,是不符合圣经的,这是第一种,但这种是在现代教育当中影响巨大的,也是很健康的一种教育观。那么我们知道当下的中国教育跟这种教育观还是相当不符合的。我们看现在中国的孩子基本没有从小玩得很开心的。从小中国孩子被教育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各种转换的版本,“你们辛苦这些这几年进了大学就自由了”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的教育,科举制的教育观。我们知道这种教育观不同于我们讨论的现代的3种任何一种,是一种相当落后的教育观。所以说有人说中国需要一场家长观念的革命,当下的中国家长绝大多数是不知道怎么做家长的。至于自然主义教育观,我的父亲是精通教育的,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在很小时几乎不被管,玩够了长大就可以潜心求知。而很多小时候没玩够的,很鲜明的特征是长大了依然贪玩,比如我的妻子就很贪玩,问她说因为小时候没什么可玩的,没玩够。于是现在就盯着电视、手机,就是不爱学习,专爱玩那些。所以大家注意,这是一种符合儿童天性、符合人的天性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有精髓的地方,但是也要防止其忽略了恩典。什么叫恩典?白白的,不配的,免费的却昂贵的。这里面所有的定义都是针对最不配的,白白的洗罪和赦罪。 所以说如果说否认恩典,那就是自然主义。所以这是第一种,我们要了解其优点和缺点。第二种是一种技能派的工具主义,那么这在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前几年我经常说,清华叫五道口职业培训学校,北大是中关村职业学院,人民大学是双榆树技校,这是这3所中国顶级名校的基本定位。现在大学生进校之后直奔考研、恋爱、结婚、买房,是年轻的老年人。在18、19岁的时候,小算盘已经算到了40到50岁,所有的理想人生和浪漫统统都没有。那么这种年轻的老年人,这在当下是弥漫全世界的。所有专业和工作,经管、法律、计算机,什么挣钱最多,就什么最热门,人文关怀严重缺失,这是第二种教育观,技能派的工具主义。这种教育观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当下的人类越来越富裕,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古代帝王都不能够达到的。另外一方面我们却越来越不幸福。原因我们就知道,这跟我们的教育观越来越远离教育的本质有关系。第三种教育观就是以杜威为代表的一种成长派的教育观。像中国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胡适和陶行知都深受影响。我们知道杜威的教育观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是一种有机的强调成长的教育观。那么这种教育观重视经验,重视成长,对于20世纪的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教育观,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严重忽视了宗教的重要性。所以君宁先生对杜威评价极低,这种重视儿童中心的,强调成长的,势必会否认信仰,会强调自我实现,这种成长派的教育观在当下整个中国也有很大的市场。自我实现和成长派有很大的关系。…

Matthew Smith:基督教大学需要重置

2022-05-11 —— 让我们试着把基督教大学产业想象成一局玩得很糟糕的“战国风云”(Risk)游戏。 我儿子每次输给我都是因为他过于热衷出兵攻击而导致自己腹地薄弱。假使我后退一步,花半小时回顾游戏战局,我会看见他在边境地区排布了大量兵力,蓄势待发,但我也会看见他忽略了保护自己腹地的重要地区。 许多基督教大学的情况也类似: 大量活动在其周边展开 ,使其在不稳定中达到极限,而其根基却摇摇欲坠。这比喻对在此类学校工作的我们来说显而易见,但对那些被学校要求信任自己会引导他们17岁孩子步入成年的基督徒家长来说,并不清晰。 大学在周边领域投入了过多资源,这些周边领域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课外配套设施、学生支持中心,还有那些提升学生文化敏感度的项目。这些通常是策略性地攻占市场的衍生产物,以期在日益萎缩的市场中分得一羹。但结果是,学校忽略甚至蚕食了对变革性学习体验来说最重要的元素:属灵成长、深入学习以及职业预备。 其结果是,大量基督教大学学费虚高,果效低下,也越来越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