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文化基督化”

唐崇荣 :我所认识的赵天恩牧师

我所认识的赵天恩牧师 唐崇荣 2004-01 1971年,赵牧师第一次亲自飞往印尼,从雅加达到苏门答腊,再到玛琅找我,这次我平生第一次认识这个人。原本我只认识他的父亲赵中辉牧师,那是70年我在台湾27个城市布道的时候认识的,想不到隔年他的儿子亲自到印尼来找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认定我,他只说听到我在台湾各地布道,神很赐福,所以想和我谈谈,是否可以一同创办中国神学研究院、教书等事情。我一方面受宠若惊,另一方面又看到他远大的心志,就是为中国教会的前途建立坚固信仰根基的训练中心,用优秀的、高层次的神学装备神国未来的仆人。赵牧师对中国福音化的异象,是令人非常振奋的,我深深感受到像赵天恩牧师这样的传道人,在中国教会中、在神的仆人中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我可以说:我是与他「心心相印」,拥有同样的感动。所以当他正式邀请我的时候,我严肃地对他说:虽然我强烈的的负担是在印尼,但我愿意参与中国神学研究院的创办。这是我第一次与他见面的情形。 1972年,赵天恩牧师主办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神学教育研讨会,请我担任讲员,我们就在香港马礼逊纪念馆举行这个盛会;1973年在菲律宾举行第二届,从此我就与赵牧师建立一段相当深厚的友谊与同工的关系。后来,赵牧师又邀我一同做神学训练的工作,所以1975年我就到香港「中神」主持开幕礼拜,以及担任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共到中神教了两次,另一次是在1979年。1976年我也受邀去华神教过书。1980年代,赵牧师和我决定要举办神学讲座,他极力提倡对平信徒举办神学讲座,此外又主张办教牧研讨会。此后,神学讲座成为年年举办、持续了十九年还未停止的活动。 神学讲座当初只在台北和香港两地办,后来我在印尼也办了印尼文的神学讲座,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也有举行。港台两地的神学讲座由赵牧师发起,头两次的讲座是赵牧师和我一起主讲,后来就由我一人主讲,直到如今。神学讲座竟然成为全中国信徒信仰归正的极大祝福,因为讲座内容由中国福音会同工整理成书后,销售遍及全球;另供应现场实况录音带,所以这些产品甚至在中国大陆各省各地都已成为传道人和信徒追求真理所喜爱的读物,此外我们无法估计到底有多少人从这当中领受恩典,但是每次聚会,我都听到特别是从中国大陆来的弟兄姊妹们说,透过神学讲座的书籍和录音带得到很多帮助。因此,我相信这是赵天恩牧师来自上帝的感动、异象以及先知功能的事奉,所带出来的成果。 我仔细观察赵牧师的为人,他是一个「真以色列人」,心中没有诡诈;心地正直,天性善良,待人亲切。然而,他有时候行事容易遭到亏损,尤其在与人共事方面,因为他个性爽直不够委婉而引起困扰。所以这是他吃亏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他是神的仆人;是个有远见、有眼光、勇敢奋斗的仆人。所以,在中国教会史上,我给他的评语是: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明白正直的人,基督教信仰与他的生命不能分开,他持守教会的发展和执政掌权者之间,仍有一些不能妥协的真理原则。所以他对中国教会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历代政权与基督教、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发生摩擦的原因,有深刻的剖析。他在华人教会中具有极尊贵的地位。 赵牧师对神学教育和建立神学院的心志是很强的,无论是小学程度、大学程度,无论在国内或海外,他都去建立神学院(培训中心),只要能够帮助人受造就受装备。所以,我们多次邀请他在归正学院、在华盛顿等美国各区授课,也曾邀请他两、三次到印尼担任客座教授,这是他在神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听到赵牧师离开世界,对我来说,非常震惊,也是意料不到的悲痛,因为他自生病到被主接走的时间非常短暂、非常突然,也是教会不可弥补的损失。我盼望赵牧师在世上所成就的不但被天父接纳,也能继续成为中国教会的祝福;求天父坚固我们,继续在地上成全他所托付当做的事,直到有一天中国福音的门真正打开,让更多中国人在福音的光照下,从黑暗归向光明,从罪恶的捆绑归向基督。

王怡:地上的国和地上的义:电影《赤壁》

  -| 发表于 2009-1-16 21:31:00 0 推荐 看见草船借箭、火烧连环,三国一干人马,涌现在大银幕上。是每个小时候看过三国连环画的人,心中做了许多年的梦。这是一个深埋在族群的文化潜意识中的梦。吴宇森的票房成功,或许会点燃这一导演与观众内心的激情,就是在影像中,重述一遍中国历史文化中那些图腾般的人物与事件。 李安《藏龙卧虎》之后,开启了一个虚构的古装大片时代。《赤壁》之后,我的期待,是看见一个历史名著的古装片时代。谁不想进入电影院,看一次玄武门之变,或一次岳飞传、杨家将?谁不想看一回孔子、包公、杨贵妃,听一回窦娥冤,桃花扇。当年的《荆轲刺秦王》和《西楚霸王》,走在市场前面有点早,票房不理想。结果《藏龙卧虎》一来,就扭转了古装片的方向。…

家庭文化基督化—圣经家庭伦理与中国传统的冲突之一

家庭文化基督化—圣经家庭伦理与中国传统的冲突之一 文化基督化的使命不仅包括企业文化基督化,还包括家庭文化基督化。中国基督徒如何把基督信仰在自己婚姻家庭中彻底化、切实实践出来,实际上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课题,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基督教家庭观念是有差异甚至是冲突的。例如关于父母在婚姻中的地位,传统观念以“孝”为核心,父母关系重于夫妻关系;而基督教婚姻观强调“两人离开父母结为一体”,夫妻关系重于父母关系。很多中国基督徒,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没有把信仰落实到自己的家庭关系中、没有处理好父母与夫妻的关系,导致众多的家庭悲剧出现,这类案例并不鲜见。如何对这些案例进行辅导也是婚姻辅导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有个笑话说有人针对男人们提问:“如果你的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只能救一个人,你先救谁?”很多中国男人思考后回答:“当然先救母亲”,问其原因,回答是:“孝敬母亲是第一位的”。更有人回答:“母亲只有一个,而妻子可以再娶!”(有点象当年把妻子比喻成每天换的袜子的皇帝刘邦)。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先救妻子,母亲叫父亲来救”。虽然是笑话,但从中看出了中国传统与基督教家庭观念的冲突,也就是在家庭关系优先次序中,中国传统中父母关系是第一位的,相反,基督教观念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圣经:创世记2:24》“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基督教婚姻观念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圣经中也讲孝敬父母(出20:12),并作为十诫之一来对待。但对父母的关系要摆在夫妻关系之后,我们说夫妻关系第一位,不是要否定孝敬父母,而是一个优先次序问题。在家庭人伦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不容其他关系的优先和侵占,这个原则既然出自神的话,就是一个永恒的准则,谁如果违背、颠倒了这个次序,那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教训,会有惨痛的后果。 以前我所在的一间教会,曾经发生过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情:这是一对多年的基督徒夫妻m与n,由于在专业上很杰出,所以他们生活条件非常好。但丈夫m把原在老家的父母接到家中居住,时间长达数年。实际上m的父母是老干部,在老家过得不错,不是很有必要长期居住。而且m在对待妻子与父母的关系上,一直偏向父母。家中出现问题,就责怪妻子;父母与妻子发生矛盾,一边倒倾向父母。妻子n是个贤惠的姐妹,还掌管我们教会的财务,在家中一直顺服丈夫。突然有一段时间,妻子n不来教会了。问丈夫m,说是失踪好多天了,正在找人。于是我们全教会一起开始找姐妹n,过了2月,她发短信给我妻子,自己在家中一直忍气吞声,丈夫和他父母联合压制她,她毫无盼望,必须离家出走,再也不过这样的生活了。这是她唯一与我们的联系,她离家出走达一年半时间,等她出现后就与丈夫离婚了。整个教会为这个事情痛心,但教会的教牧长老们,也为各自没有尽到自己的辅导责任而抱歉和反省。 为了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应该在事前如何行动呢? 首先我们应该在教会中多宣教基督教婚姻家庭观念中的优先次序问题,将基督信仰彻底化在家庭中,摒弃传统谬误,将圣经真理应用在婚姻家庭中。教牧应该召开类似的专题讲道、讲座或交流会、辅导会。先从观念上给当事人以更新和矫正为最佳。其次,要跟夫妻二人先单个后双方进行深入的交通,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也要有些实际行动,通过具体安排,用优先次序原则归正家庭关系。 家庭观念更新的重点还在《圣经》,要告诉会众,虽然我们是基督徒了,但由于世界文化的影响,我们在很多观念上可能还是儒教徒、佛教徒。而《马可福音10:7-8》中写到:“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二人要如一,合而为一,可见夫妻关系是人伦中最亲密的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是无法比拟的。《圣经》中特别强调了婚姻的前提是:“离开父母”。这与儒家的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差别很大。离开父母,就是夫妻不再依赖父母,在情感上、决策上、经济上、居住上等等方面实现自己的独立。离开父母,就是父母不必成为你的有盟约的伴侣,不能成为夫妻关系中同等地位的第三者。…

共产主义与基督教

作者:吴茂华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3-18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images/article_img_3.gif   早年读欧美的小说诗歌,书中描述人物内心灵魂、涉及到宗教情怀的地方,常常引起我的好奇心和兴趣。而由此对于基督教衍生出来的西方文化如精美的绘画艺术、巍峨的教堂建筑欣赏不已,尤其对那种如天籁的教堂音乐、唱赞美诗心往神驰。应该说,我对基督教充满了好感。可是当我几十年后真正进入教堂,第一次祈祷、敬拜开口唱赞美诗,突然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它让我想起唱《东方红》,浑身起鸡皮疙瘩。这种顶礼膜拜怎么和拜希特勒拜斯大林、以及文革时期的毛崇拜何其相似乃尔!又譬如称上帝为大君王、元首,信徒又自称是上帝的奴仆、子民,天哪,怎么仁慈的上帝也长了一张专制者的面孔?这起码违背了我对自由主义思想认同的原则。我本人开始接受基督教信仰时,曾是充满了质疑和保留的。   那么,崇拜上帝是否与崇拜领袖或英雄相同,基督教信仰和共产意识有无共通之处,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时为什么要批判宗教?随着进一步的读圣经、过教会生活,我的感悟和思考也是一点一点的渐进深入的。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基督教信仰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异同。   崇拜神与崇拜人   崇拜,意味着人的一种向上仰视的心理态势。甘心降卑、俯首在被崇拜的对象面前呢喃颂赞,希望渺小软弱自身藉此得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崇拜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意识,亦是人的本能情感,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宗教的种子。汤因比就说过,人类的宗教情怀是不可剥夺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古代中国人在《诗经》里颂唱:“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翻译出来就是,伟大呵上帝,洞察人间一切。而不管有无宗教信仰的人,当其遭遇困顿绝境都要喊“天哪、天哪”,还有世人常说的“天时”、“天道”、“天命不可违”、“天理不容”、“天机不可泄露”等,难道不都说明从古到今的人在灵魂深处承认上帝的权柄和大能么!基督徒崇拜上帝,承认天地之上有一个至高者,他创造、统管万物,是一切公义真理、道德规范的源头和终极。基督教承认人性的局限,使人知己罪而悔改更加向善,顺服于基督的慈爱仁义,灵魂得救有安慰,让你活得尊严有人样,效果是给人生社会带来安宁和平。…

神学无疆界,爱心无惧怕——美国湾区归正福音教会主任牧师陈佐人访谈(上)

神学无疆界,爱心无惧怕——美国湾区归正福音教会主任牧师陈佐人访谈(上) 作者:余杰 陈佐人简介 陈佐人牧师,一九五九年生于台湾基隆市,十岁时移居香港。一九七九年奉献传道,曾就读于香港播道神学院,并在华福中心工作,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组。一九八九年赴美国留学,获芝加哥大学神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一九九四年,加入美国信义会,并被按立为牧师。一九九六至今,任教于美国西雅图大学神学系,并出任归正神学院教务长和院长。二零零七年,参与组建“国际归正福音团契”。陈佐人常于各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神学论文,又为《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撰写学术性导论专文,并译有《宗教改革运动思潮》等,被唐崇荣牧师誉为“华人教会中最具神学深度的学者”。 陈佐人不仅是一位坐而论道的神学家,而且是一位起而行道的牧者,他是“加州湾区归正福音教会”之义务主任牧师。他的神学研究与牧会工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神学研究因有牧养群羊之背景而富于生命力,牧会工作则因有学术研究之根基而被真理所充满。他尤其对知识和专业人士的培训事工有负担,每年除了在美国各大城市主领聚会外,也定期前往东南亚、欧洲等地主领布道会及神学讲座。在中年一代的海外华人教会的牧者中,他是高举改革宗精神且深怀中国福音化异象的佼佼者之一。 采访缘起 二零零六年五月,我在华盛顿参加“宗教自由与法律”研讨会期间,有幸结识陈佐人牧师。他身材魁梧,文质彬彬,言谈儒雅,使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此种胸有丘壑、颇具大师风范的华人学者,我所遇不多,老一辈如余英时先生,中年一辈便是陈佐人博士,他在华人牧者中是少有的贯通文史哲的思想家型的人物。告别的时候,陈牧师送给我一本C.S路易斯所著之《返璞归真》。那时候,我成为基督徒不过才短短三年时间,对神学及基督教文学尚未入门,更遑论登堂入室,甚至还不知道C.S路易斯为何许人也。在回国的飞机上细读此书,这方才拍案叫绝、深受启发,因而对陈牧师的推荐深怀感激。 在此次会议期间,发生了此前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布什总统白宫接见事件,此事件在海内外和教会内外引发诸多争议。一时间,向往安宁的书斋生活的我成为箭垛式的人物。最先发生的事件,是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以一种相当粗暴的方式,单方面取消了此前与我约定的访问计划,甚至殃及我推荐的其他传道人。对于该机构的此种做法,大部分华人教会的牧者和基督徒都默不作声。出于基督徒对公义和爱的持守,陈佐人牧师以中英文撰写并发表了《神学无疆界,爱心无惧怕》之公开信及神学导言。 二零零七年,我与妻子赴美访学,有幸到费城西敏神学院旁听归正神学院的夏季课程,特别是陈牧师主讲的清教徒研究,让我对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有豁然开朗之感。陈牧师不仅免收我们的学费,而且精心安排同工从华盛顿到费城来回接送我们,也安排好在费城接待我们住宿的家庭,每个细节之中都体现出对大陆家庭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关爱。此后,我完成了《白昼将近:基督信仰在中国》一书,陈牧师亦慨然应允为之作序。…

郑安德: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郑安德: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郑安德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悠久而深厚。自从唐朝首次入华直到如今,基督宗教就一直面对着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千多年的传播史上,信仰的先辈们在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教训与经验。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安德教授近十多年来一直专注研究明末清初基督宗教与儒家、佛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对话有许多丰富的见解。 近日,郑博士从他多年的研究出发,结合现在中国基督教的现状,分享了他对基督教如何对待展开宗教对话、对待中国文化方面的独到见解。 明末清初中国教会的护教性对话 选择“明末清初基督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对话”进行研究,主要的理由是这个时期相关的资料比较多,而且我能够找到这些资料。我所关注的资料并不是我们在教会里面常常见到的讲道集、圣经解释等,这些在新教里面是有很多的。当时我很关注的是基督信仰超越时空的精髓与中国文化的精髓之间是如何切入、辩论和交流的。 这些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某一个层面说,这是在探讨教会外面的一个事情,它并不是探讨如何建立教会、牧养等教会内部的事情,而是如何向教会外面的人、向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传福音的事情,是关于传教的事情。中国现在有十多亿人口,绝大部分是非信徒,所以与非信徒的对话是很重要的,是教会和基督徒不能忽略的一个话题。 而且,看基督教在中国最开始传播到现在已经有千百年了,但比较遗憾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特别是唐朝、元朝、明末清初的福音三次入华都因各样的缘故中断了,福音的根一直很难扎稳在中国的土壤上。我想,文化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儒家和佛教文化,扎根非常得深、非常丰富。也许从某个上角度可以说,中国文化主要是“人立之教”——人所创立的宗教来表达的,比如道家、儒家、佛教都是由人创办的。如果从非信徒的角度来看的话,基督宗教也是“人立之教”,但是从信徒角度看,是“神立之教”——神所创立的宗教。“人立之教”与“神立之教”肯定有所冲突。我很关注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基督宗教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的挑战与互相之间的交涉,这其中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

“希腊化”与“基督化”的世纪之争/王晓朝

人文历史 ( www.ywpw.com )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源头在 “ 两希 ” ,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古希腊文化以其哲学为主要精神代表,古希伯来文化则以犹太教为主要精神代表。两种古代文化各自经过曲折变化的历程,在古罗马帝国相遇、碰撞、融合。其结果,新的精神代表基督教切入了这一历史场景,西方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被定向在基督教文化之下。怎么解释和评价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是西方学者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这一历史结局的本质究竟是基督教的希腊化(或拉丁化)还是罗马帝国文化的基督化(或基督教化)…

羊城羊文化-从狼 龙文化到羊文化(岭南大讲坛全文)

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 第三十二期 主 题: 羊城羊文化-从狼、龙文化到羊文化 主讲人:曼德(中国企业羊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企业羊文化首倡者、中国创业家协会副会长) 主持人:姚远光(华南师范大学老师) 时 间:2008年5月24日(星期六)上午10:00–12:00…

新加坡“羊文化·卓越管理国际论坛”履行中国企业的光盐使命

新加坡“羊文化·卓越管理国际论坛”履行中国企业的光盐使命 2009年1 月 8 日 到 11 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羊文化·卓越管理国际论坛在美丽的花园岛国新加坡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各地工商团契代表、近百位中国大陆的企业家和数十位新加坡当地教会牧者及工商界人士参加了国际论坛。 会议在欢迎演讲嘉宾和中国各地及美国、新加坡工商团契代表的仪式中开始。唐崇怀教授、梁燕城博士的出场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而中国各地工商团契及基督徒企业家代表的见证和分享引起当场海内外听众强烈的感动和热忱。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厦门、上海、温州、台州、江西景德镇、云南昆明、山西太原等各地工商团契代表和企业家先后讲解了各自的侍奉与事工,他们的见证使海内外人士大开眼界、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愿望。…